如何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
少投资,但每次大笔我们常常会遇见日常购买很多种股票的投资人。一般股民手上持有十多种以上的股票,是很普遍的事。一些股民甚至持有三、四十种股票。
为什么这些股民气巴菲特集中投资的思想背道而驰呢?这实际上是他们追求“分散”风险的心情在作祟。但巴菲特没法接受他们的明智。毕竟,买对优秀公司而致大富的机会,都己被他们“分散”了,化为乌有了。
这种尽量买多种个股的投资态度,其实和买彩券没啥分别。我们知道股市里,股票涨涨跌跌,但一些股民就是一直看到手上的股票都只跌不涨。这些股民就像买彩券良久不中的赌徒那样,买下了近乎所有的股票或彩券号码.来中奖一次过过瘾。“开个财路”,以后才能中奖,或买中大涨的股票。
如果你投资股市是真的抱有这种碰运气心理的话,我想你还不要投资股票,而去买彩券、上赌场、赌马好了。至少,在那些赌博游戏里,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赌博,而可以亲眼看着自己手上的现金慢慢的消失。但在股市这个最高级的赌场里,你实际上虽是在赌博,但却产生幻觉,以为自己是在投资,因而丢人股市的大笔资金,你可能会误以为是在长远投资,等到遭受巨大亏损的时候,才来后悔可就太迟了。
巴菲特采取的投资策略是真正的“投资”心态。这和做生意没两样。如果你的表弟要开家高级餐馆,叫你合股投资,或是新年同学聚餐会时,老王建议十多位老同学合股开家卡拉OK酒廊(KTV ),叫每人投资10万元的话,你大半都会精打细算,问东问西,不把所有细节搞清楚之前绝不会贸然的把血汗钱投进去的。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学巴菲特那样,不要一直手痒而想要这里尝试一些、那那买一点,希望能够碰运气的话,反而是集中精神寻找区区几家非常优秀的公司,那么,我们就能够确保自己不随便投人资金、买人就连自己也不知道不值得投资的公司。反之,我们会非常小心行事,就像在未能确保自己的表弟或同学的生意计划具有美好的潜能之前,不会投人任何一分钱那样。
巴菲特的四十多年投资生涯中,虽然很成功,但真正使他赚到今H财富的,却是仅仅十多次投资决定而已。他建议每个投资人都给自己·张卡片,上面只允许自己打12个小洞,而每次买入一种股票时,就必须打一个洞,打完12个,就不能再买股,只能持股。我发现这种态度会使投资人从“玩票性质”转变成真正优秀公司的长远投资人。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应该很少交易股票,但一以选中优秀的公司而决定买人之后.就要大笔买人(bet seldom, but bet big)巴菲特把选股比喻成射击大象。我们投资人所要选择的,是很大只的大象。大象虽然不是常常出现,而且也跑得不是很快,但如果你等到它出现时才来找枪把,可就来不及了。所以为了等待、和及时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任何时刻都要把上了子弹的枪准备好。这就像投资人任何时候都准备好现金等待大好机会的来临那样。比如在过去近九年来的美国股市机升时期里,巴菲特就很少购人人笔的股票,反而让现金累积。目前在自沙里,等着巴菲特购人股票的现金已接近400亿美元(年前与“普通再保”公司合井带来了额外的240亿美元)。
笔者发现一些散户就是喜欢东买西买,这里尝试一些,那里买人一些,名下股票种类多得不胜枚举,等到最佳企业廉价购人的机会到来时,反而手上剩下的资金无多。这就像打猎时,大象一直不出现,使人失去厂耐心,就连松鼠、兔子等小动物也照射不误,结果.等到大象出现时,一子弹已经所剩无多。这些年来,常有记者问巴菲特,为了等待这个机会,你准备等多久?回答是:我愿意永远在等!
1999年3月间,巴菲特更是向股东们强调,股市腾升已经使美好的购人机会不再,因此他找不到适合射击的大象,但有一点却是他可以保证的,那就是他和查理将会集中精神和保持耐心,等着大象的出现。
棒球是美国人最爱的球类运动之一,巴菲特自然也很喜欢以棒球来比喻投资。他常提起一位美国著名职棒打击手击出全垒打的秘诀。这位打击手说,他把打击棒球的空间,划分成几十个和棒球一样大小的位置,只有在最佳的几个位置上,他才会挥棒打击,击出全垒打。巴菲特说,我们投资人也应该这么做,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才挥棒,挥出投资场七的全垒打。但,身为投资人,我们却比职棒队员幸运多了,因为,在投资世界里,你可以永远都不挥棒,也不会三振出局。
巴菲特也觉得经常交易对投资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养肥了证券商而已。他曾说过:“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却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人。”
巴菲特本身的投资,次数的确是很少的,但一旦投资了,就会很大笔。比如,自从1960年代末全盘卖出手上的银之后,巴菲特一直都在注意着国际银量的供需定律,看看有没有出现可以赚取市场错误标价的机会。尽管他30年来一直都在注意着银量的生产、供应和需求.但他却没有发现巨大的获利机会,因此30年来都没有任何举动。
直到1997年,巴菲特觉得机会来了。他和查理发现,1990年代里,每一年的银产量都少过需求。简单地讲,银不像金条那样主要是为着装饰用,而是拥有一些很重要的实际经济用途,包括制造我们日常拍摄的相机底片等。但间题是银一般上却不是采矿者心目中的主要金属(因为不够经济效率),反而是他们从地下采取其他金属(如金、铜等)时所取得的副产品因此.就供应量而言,也就会受到其他金属的供需情形的影响。比如,如果金条价格人跌、铜的需求大降的话,那么,这两种金属的采矿量将会减少,这也导致银的生产U相应下降了。这就是1990年代的普遍情形。问题是,银的经济用途是相当稳定的,因此这会使银价因供应不足而上涨。但在1990年代,巴菲特发现到国际市场银的供应商一直不停地消耗他们的存货,因而导致价格一直没涨。换言之,银的公开价格还未反映出实际上的供需定律情况。迟早,这种“消费多过于生产”的现象,将会导致国际市上银的存货被人掏尽,而银价必将反映出这个供不应求的现像。
这就是非常典型巴非特所谓“令人流口水的价格”大好机会。在看中这一点之后,巴菲特在1997年期间总共买下了超过一亿英两的银,一夜之间,从30年来完全没有持有任何银,摇身而成为世界最大的银主人。试想,30年来一直不停地注意市场的供需定律、但从未买人,而机会一到的时候,则大笔进场,我已找不到其他更佳的“投资自律”例子了。
巴菲特在选购股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如果他觉得不值得买,那他就一张股票也不买。如果值得买,他就会大举进场,绝对不会婆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