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3日~2004年4月7日的熊市反弹之正反两面因素储备
1.2003 年11月时股市已积累的利空因素(堰塞湖)
(1)2001年6月时股市已积累的利空因素及其变化:
①相对于实际利率水平,2001年6月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缺乏竞争力
②经济前景预期悲观。(至2003年11月,经济前景预期转变为乐观)
③股市作为权益类投资渠道的竞争力下降。
2001年6月~2003年11月期间:操纵徐工科技的周正毅、操纵百科药业的朱耀民、掏空啤酒花的艾克拉木、掏空株洲庆云和北大科技的洪友声等纷纷事发,中国股市的层层黑幕在缓缓拉开中,这使股市作为权益类投资渠道面临进一步的信任危机。
(2)至2003年11月新增的利空因素:
①亏损效应:2001年6月~2003年11月,约95%的股票下跌,60%的股票下跌幅度超过50%,约13%的股票下跌超过70%,投资者损失惨重!
②全球利率可能上调,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将告绪束(潜在的)。
③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实业投资机会涌现,权益类投资中的直接投资等渠道收益率很高,竞争力强,吸引资金流出股市。
2.2003年11月时股市已积累的利多因素(压抑的弹簧)
(1)2001年6月时股市已积累的利多因素:
①赚钱效应:1996年1月到2001年6月13日,沪深股市95%以上的股票取得正收益,股市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效应。
②经济长期发展趋势出现好转苗头。
(2)2001年6月~2003年11月期间股市新积累的利多因素:
世界经济进人繁荣阶段,经济发展前景预期乐观。
其一,中国GDP增速在2001年3季度达到阶段性低点8%,然后逐季上升至2003年1季度的10. 80%,2季度回落到9. 7%,3季度回升到10. 10% ,经济持续走好,未来预期乐观。
其二, 经营状况好转,报喜现象增加。(实际上A股整体ROE由2002 64年的 7.49%大幅提高至2003年的12. 92% ,股市提前反应。)
其三,从国际上看,经济进人持续景气周期,2003年3月,美国股市步入牛市,2003年5月,H股进人牛市。(实际上H股大牛市一直持续到2007年10月。)
相对于实际利率水平,股市投资价值提高:
2003年11月13日,所有A股整体市盈率(整体法TTM)为34. 98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98%(理论上支撑50倍PE),而且随着通胀率由负转正,实际存款利率转为负,从长线投资价值来看,买股票胜过存银行了。
股市作为权益类投资渠道,潜在风险在逐渐缓解,资金来源在拓宽,渠道竟争力有所提升。
其一,2003年,资本市场推出一系列旨在“夯实市场基础、逐步恢复市场信心”监管政策,市场得到明显净化。
其二,从2002年1月29日到2003年11月13日,汽车、钢铁、石化、电力和银行五板块整体涨幅为64% ,30.78%、12.11%、8. 42%、- 8.54%,产生强烈的局部嫌钱效应。
其三,2003年5月27日,首批QFII诞生,瑞银、野村获批。到2003年年底,QFII已达10家,投资额度18亿美元。
(3).上涨过程中的新增利好:
①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给予资本市场以极高的战略意义。
②尚福林2003年12月18日签署第17号证监会令,公布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券商将可从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券商集合理财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
③QDII预期的落空,有助于H股市场投机资金的回流内地股市。
3.引爆因素
经济发展前景预期转好,众多政策利好推动股市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