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股票市场是国家制度安排的结果,并不是市场自发力量的结果。换句话说,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成长的原始动力并不是来自于企业和投资者,而是来自政府的行政力量。可以说,20年多来,政府的手始终在扶着股票市场前进,股票市场也始终渗透着政府的意图,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与宏观经济政策偏好。然而,中国政府对股市的直接干预,一方面使中国股市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股市的“政策市”特征非常明显。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是什么?
在中国股市十五个暴涨暴跌周期中,绝大部分的周期都能直接看到政府的身影。每当股市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政府相关部门就会坐立不安,担心股市的上涨会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就急于出台措施来打压,以此来控制股市上涨。比如1996年10月,因担心经济泡沫以及为了防范和化解当时的金融风险,监管层连下“十二道金牌”对火爆的股市行情实行强压政策,结果导致股市暴跌。再比如,2007年5月30日,因担心股市泡沫过于严重,国家税务总局突然公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决定,由此导致股市连续暴跌三天。
每当股市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政府相关部门又心生恐惧,担心股市持续低迷,股市融资功能丧失,股市崩盘.便又会不断出台救市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1994年7月“三大救市政策”的出台,导致股市暴涨。再比如,1999年的“5•19行情”引发的股市暴涨,也是政府救市的结果。
20多年来,中国股市始终没有走出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在股市行情持续上涨时,政府便出台政策措施打压股市,打压导致股市暴跌后,又出台各种救市的政策措施;在股市行情持续下跌时,政府便会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救市,导致股市暴涨后,又出台各种打压股市的政策措施......
中国股市暴涨和暴跌的“政策驱动型”特征非常明显。政府的直接干预是中国股市绝大部分暴涨周期和暴跌周期的导火索,其余暴涨周期或暴跌周期从表面上看尽管不是政府直接干预的结果,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其实大多数是政府政策措施的后遗症。比如,2007年5月30日如果没有政府上调印花税打压股市导致的股市暴跌,就不会有10月16日股市报复性上涨创下的历史性向点6124点;如果2007年和2008年没有“大小非”的集中解禁以及新股的密集上市对股市的重创,就不会有2008年的1664点。因此,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干预不当的结果。此外,王擎(2011)的实证结果也表明:与美、英、日三国的股市相比,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幅度最大,并且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表现出较强的“政策驱动型”特征,而美、英、日股市的暴涨暴跌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和事件驱动型”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政策措施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
当然,有时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并非针对股市的,但却引发了股市的暴涨或暴跌,我们应当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呢?本书的观点是,规范的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正常情况下,政府无须专门出台政策措施来抬升或抑制股价。如果由于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引起股市暴涨暴跌,这是股市的正常表现,此时政府所要治理的不是股市,而是宏观经济。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始终没有摆脱行政权力的直接干预。中国股市暴涨和暴跌的“政策驱动型”特征非常明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政策措施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