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金融技术分析的人大多听说过波浪理论,它同时受到广大的投资者的推崇与抨击。因为艾略特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准确预测未来的方法,但是同时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与使用者自身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在使用波浪理论的人中流传着“千人千浪”的说法,意思是每个人对波浪理论的理解都有不同,没有一个可供识别的标准来判断是否正确,只有事后才能够看清结果。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这个理论呢?因为它为趋势的行走提供了一种可供依据的路径,不再是所谓的“随机变化”。
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
1 艾略特的生平
1871年7月28日,艾略特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玛丽斯维利镇,从小较为聪慧,很早就掌握了西班牙语的流利书写。20岁开始工作,在墨西哥的铁路公司先后担任过巡道员,列车调度员,速记员,电报操作员,火车站管理员。看似好像要与铁路基础管理工作相伴一生的艾略特随后出任了铁路会计,关于他如何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历史中没有太多记载,但是正是由于他的转变,才有了后来的波浪理论。
会计的25年生涯使得他对数字特别的敏感,拥有相当丰富的数学知识,这也为他后来创建波浪理论打下了基础。他的会计工作也是非常成功,先后担任了商业月刊《茶室与礼品店》的编辑、尼加瓜拉的总会计师,可以说他的职业生涯很完美。
不过也是在其接受美国政府(当时的尼加拉瓜还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负责重整尼加拉瓜的财务)的指派到尼加拉瓜担任主会计长期间。艾略特出现了因感染阿米巴原虫而使消化系统受损疾病的征兆,而在1927年回美国休养。
但在1929年病情加速恶化,迫使他必须卧病在床,甚至不得不进入医院疗养。虽然艾略特已进入58岁的中高龄,但因为天生以来所具有丰富的冒险精神及行动力,使他一点也不想因为疾病而退休,艾略特心中充满了焦虑感与急迫感,需要找到一些事情可以占领他的心,使他不受病痛的干扰。就在这个时候,艾略特就一头栽入了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研究之中。在此过程中,他结合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创立了波浪理论。
1948年1月15日,因慢性心肌炎,艾略特离开人世。
2 波浪理论的起源
退休后,艾略特回到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老家修养。在此期间,艾略特在疗养期间收集了75年美国证券市场指数的资料,除了年线、月线、日线外,甚至是半小时线都加以详细研究。1934年5月,艾略特终于发现到, 在混沌的市场行为中,股价是以不同层次构成,并以波浪的型态,有规律的方式向前推进,而这个现象,则是由投资人的群众心理所造,并由此创立了波浪理论。但是他的理论一开始只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并未被大众所认知,那么波浪理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查尔斯 J. 柯林斯,他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股市通讯编辑。当时他正在出版一份全国性的股票市场简报,艾略特希望把他的理论加入其中,但是柯林斯并没有真正认可他的理论。直到1935年春天。
艾略特波浪理论
熟悉美国股票历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随后展开了漫长的熊市。从1932年开始,展开了一波牛市,但是1934年,道琼斯指数从前期高点附近陷落,道氏铁路指数设置跌破了前期低点。投资者、分析师还没有从19.29-1932年的不幸中恢复过来,市场熊市要来了么?
在下跌结束的最后一天,柯林斯收到了艾略特发来的电报,他强调下跌行情已经结束,而且这一轮还有一段很长的大牛市要走,这次只是牛市的次级调整而已。后来几个月的行情证明了艾略特的正确。随后,柯林斯将其理论编入《波浪理论》的小册子,此同时,柯林斯还举荐艾略特担任了《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杂志的编辑。至此,波浪理论终于得以与公众见面。
1939年,艾略特在《金融世界》上发表了12篇精心制作的文章来宣传自己的理论。1946年,也就是艾略特去世前两年,他完成了关于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Nature`sLaw--The SecretOf The Universe)。这部著作是公认的艾略特把波浪理论的运用突破了证券市场,涉及到了更广泛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的一部宏著。这是波浪理论的经典之作。
3 波浪理论的发展
在艾略特去世之后,波浪理论留了下来,很多投资者开始研究与应用该理论,其中,有一些投资者在此过程中,为波浪理论的完善与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A 汉密尔顿·博尔顿 (A .HamiltonBolton)
可以说,没有博尔顿,也许就没有波浪理论了。因为艾略特在去世之后留下的著作是晦涩难懂的,普通人难以理解,而且这套理论没有在市场中经过广泛的验证,谁也不能够相信这套理论,但是博尔顿却一再坚持向公众简化与传播波浪理论。
从1953年开始,博尔顿在《银行信用分析师》( Bank CreditAnalyst)杂志举办《艾略特波浪副刊》,直到他去世时,共举办了14期“艾略特波浪副刊”,每年一次,从未间断过。在传播波浪理沦的过程当中,博尔顿一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讨着这个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关于波浪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艾略特波浪理论—一份中肯的评价》(The Elliott Wave Pvinnciple-A Critical Apprailal),这是第一部关于波浪理论由其创始人艾略特之外的第一位探讨该理论的人所作,这部著作的历史作用是保持了波浪理论的延续性。
B 阿尔弗雷德·约翰·弗罗斯特和小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
弗罗斯特(Alfred Jahn Frast)是博尔顿的合伙人,在博尔顿去世之后,他继承了博尔顿的工作,继续主办《波浪理论副刊》,为其撰写文章,是当时少有的懂得并研究波浪理论的专家之一。普莱切特也是艾略特理论的祟拜者。
1977年,在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举办的一次演讲中,普莱切特与弗罗斯特邂逅,通过交谈,他们发现双方对波浪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次年,两人合作出版了《艾略特波浪理论》。这本书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波浪理论的权威之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波浪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40年发展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引用了大量的实证,从而使该一书把波浪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书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其对波浪理论的详尽阐述,更重要的是作者本人利用波浪理论作为自己的投资思想,在股票市场的期权交易中连续4个月获得444.4%回报率的骇人成绩。在实践中验证了波浪理论的神奇作用。
4 波浪理论的意义
波浪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预测的方法。与之前讨论的道氏理论不同,波浪理论提供了精确的点位预测,这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总希望能够预测顶部与底部。一旦这种预测成功,其效果当然是相当不错的,基本上可以抓住整个波段的80%以上,而并不是道氏理论的1/3。
经典的道氏理论是见招拆招,包含了不确定性,它首先承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趋势反转信号未出现之前假定当前趋势延续”这一基本信条可以看出,道氏理论是变动的,它不做特定地、准确地预测,而只是指出了可能性,并提供了方法。而波浪理论却提供了一种方法,来预测未来1-5年甚至更久的走势,因为如果一旦确定了浪的级别,那么未来也就确定了。且不说波浪理论是否完全正确,但是它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不管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它的确提供了抓住80%以上利润的可能。这一点对交易者来说具有相当巨大的吸引力。
事实也证明,波浪理论在某些时间段的确是有效的,虽然这并不足够,但是它作为一种方法存在,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证明,那么作为一种参考是值得的。
其实,波浪理论的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其预测,而是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趋势的更为细致的走势。道氏理论只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市场有三种趋势,但是这些不同级别的趋势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其关系如何?道氏理论并没有说明,而波浪理论则在这个角度给投资者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与方法。
5波浪理论的缺陷
虽然波浪理论以其极端的准确性闻名于世,但是在应用中,人们逐渐发现,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还存在很多缺陷。
A 它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主观因素在理论中占比太大,导致了之前所说的“千人千浪”。原因在于,它没有定义完整的波浪,特别是延伸浪的出现表明市场可以无限延伸,浪的长度可以是无限种可能。
B 波浪理论无法应用在个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