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好就收:在情况变坏时卖出股票
巴菲特认为,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当股价远远超出其内在价值时,投资者要克服贪婪情绪,懂得见好就收。按照价值投资的理论,投资者在两种情况下应该卖出于中的股票。
(1)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
巴菲特认为,当一只股票价值被严重高估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卖出例如,有一家公司的赢利能力非常优秀,过去10年每年都能获得20%以上的利增幅。同时这家公司拥有卓越的“经济特许权”。这能保证公司在未来10年还可以保持每年20%的利增幅甚至更多。更加可喜的是,这家公司刚刚经过一次危机。公司长期发展虽然没有受到影响,但股价下跌到只有净值的∞0%按照巴菲特的理论,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买入这家被低估的优秀公司股票。但是当我们买入几年后,市场陷入疯狂,这家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00倍。这时虽然公司基本面依然优秀,但我们仍然应该将其卖出。因为这样的股价涨幅已经透支了公司未来几十年的业绩。即使这家公司的业绩如我们所愿高速发展,其未来股价的表现也很难体现高增长性。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市场陷入恐惧,股价被普遍低估时,他会大量购入便宜的股票。当市场充满投机氛围,大量股票被高估时,他也会趁机卖出股票。巴菲特深知:股票市场水远在重复着从高估到低估、又从低估到高估的循环。正是这种高估和低估的循环使他积累了大量财富。
从1957年到1968年,是美国证券市场狂热的10年,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番上涨,投资者都处于一种狂热的贪婪中。有一位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投资经理,在1968年初开办一种新型咨询服务项目时说:“对于证券的研究必须按分钟来进行。”
尽管巴菲特合伙公司在这段时间的收益率高达31.6%,但是这样的市场氛围还是让巴菲特感觉很不舒服。他担心股票市场会因为投机气氛过浓而崩盘。巴菲特在1968年7月11日的一封信中指出:当时的股票市场无论是发起人,还是高级雇员、职业顾问、投资银行家、股票投机者,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狠狠地赚到一大笔钱,可是他很担忧这些行为已经为股市埋下了隐患,而且这种隐患随时都会爆发。
1970年,巴菲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解散∫巴菲特合伙公司。在他看来,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估价太高,他已经不知道如何投资了。当然,巴菲特解散这家公司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当时要求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家合伙公司已经无法应付。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巴菲特神奇地躲过了之后的灾难。1973年至1974年,市场就如巴菲特担心的那样崩盘,如图6-3所示。
图6-3道·琼斯指数1955年至1975年的走势
(2)公司的基本面变坏
当一家公司基本面已经变坏,不再具备投资价值时,我们应该果断将其卖出。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可能是宏观经济下滑,行业竞争加剧或者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如果这种变化带来的是短暂风险,并未影响到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那我们可以坚定地继续持有。但如果公司持续竞争优势受到影响,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那我们就应该果断地将其卖出。
1995年,巴菲特开始购入迪士尼公司股票。他认为迪士尼有着与喜诗公司一样的贏利模式——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更多东西。每个妈妈看到迪士尼的影像制品时,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当他们看到环球影片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Co.)或者20世纪福克斯公司(20 h Century Fox)的影片时,就很难有这种感觉。
但是在巴菲特买入后的几年,迪士尼公司并没有关注核心业务,而是将巨额资金投入了诸如搜索引擎之类的网站,还收购了几家亏损公司。这些行为让巴菲特感到不安。他认为这些决策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到2000年,巴菲特已经几乎清空了他持有的迪士尼股票。在当年的股东会上他说:“我们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力特征有一种看法,现在这个看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