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投资报
在当前环境下,一方面是股票市场波动率增加,投资风险有所加大,股票抄底未必足够安全;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纷纷出现浮亏现象,稳健型的资产配置也可能存在风险。
■郭施亮
银行理财产品是不少中产阶层必备的资产配置品种,多年来银行理财凭借着稳健的收益率以及较高的投资安全性,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认可。与此同时,对 来说,也经常会把闲置资金投向银行理财产品,这些年来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不断攀升,对市场的影响确实不可忽视。
多年来,银行理财有着刚性兑付的现象,但恰恰因为刚兑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大量资金聚集于此,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迟迟未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些年来国内股票市场还是比较欠缺长期价值投资资金的进入,股票市场长期以存量资金为主导。
但是,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现象却于近期开始逐渐打破。实际上,在资管新规落地的背景下,市场对银行理财刚兑的打破已经早有预期,只不过当刚兑打破之际,市场却很难快速适应这一过程。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打破,一方面受到了债券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在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的同时,长期以稳健型作为主导的债券基金乃至纯债基金等产品也几乎无法幸免,债市回调所带来的连锁效应确实很明显;另一方面在于银行理财采取了市价估值法,且在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实际上也强调了银行理财不保本的风险,但对不少稳健型乃至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短时间内仍然很难接受这一结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银行理财或债券基金真正出现亏损的现象并不普遍,与众多投资渠道相比,这类资产还是具有一定的稳健优势。
在今年比较特殊的环境下,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也显得比较谨慎。但是,在当前环境下,一方面是股票市场波动率增加,投资风险有所加大,股票抄底未必足够安全;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纷纷出现浮亏现象,稳健型的资产配置也可能存在风险。此外,对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例如货币基金、大额存单等投资渠道的收益率还是相对偏低,在投资者警惕通胀压力的同时,这类投资渠道未必可以充分抵御未来通胀压力。
今年的市场环境,确实非常考验着广大投资者。但是,相对于股票投资者,对长期偏爱于银行理财或债券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虽然当前也可能会承受着阶段性的浮亏,但资产缩水的幅度显然低于股票投资者或其余激进的投资者。或许,对不少投资者来说,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更注重保本或资产保值,而非盲目抄底。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打破是大势所趋,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还是会对股票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据此前《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在资产配置上,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达到77.7%,金融资产占比11.8%。与此同时,从更具体的数据分析,不足1%投资股票,配置基金比例仅为0.38%。
由此可见,国内城镇家庭对房产投资依赖性很强,股票配置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银行理财刚性兑付打破,那么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中长期有利于为股票市场带来一定规模的新增流动性补充,中长期资金注入将会改变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存量资金主导局面。
不过,对A股市场来说,本身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往往是市场的投资信心。换言之,假如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得以确立,那么市场资金会随之而至,并促进A股市场逐渐走出历史大底部区域。或许,对这些年来经历过内外部环境考验的A股市场来说,本身的风险防御能力正在逐渐提升,在中长期资金有望加快进入的预期下,走出历史底部区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