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国内资本市场在政策层面上频吹暖风。其中,在8月份里,最具有影响力的消息,莫过于两融新规和两融标的扩容的因素。其中,最突出的几点变化,分别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的大幅扩容、扩大担保物范围以及取消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等。时隔三周的时间,两融扩标对市场的影响效果开始逐渐展现,两融余额持续攀升也是最直接的表现。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9月6日,沪深市场两融余额为9453.51亿元,继续保持稳健攀升的趋势,进一步接近9500亿的关口水平。与此同时,从8月中旬至今,沪深市场的两融余额在短短三周时间内骤增近400亿的水平,且有持续加速增长的趋势。至于两融标的扩容所带来的新增资金更是达到较高的融资净买入规模。由此可见,对于今年8月份的政策出炉,也给市场逐渐释放出积极的影响,料未来两融余额会进一步接近万亿关口,而沪深两融余额万亿大关也可能属于股市强弱的关键转折点。
谈及杠杆资金,投资者第一个印象就会联想起四年前的杠杆牛市行情。虽然目前距离当年的杠杆牛市行情已有数年的时间,但当年杠杆牛市行情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却让不少投资者印象深刻。
其中,在当年的杠杆牛市环境下,最直接体现的数据,莫过于两融余额、日均成交量以及场外配资规模等。
以两融余额为例,在杠杆牛市高峰时期,两融余额规模持续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水平,且自2015年6月以后,市场也没有重返当年2万亿以上的两融余额规模水平,1万亿两融余额规模却已经成为了近年来A股市场两融余额的增长瓶颈。
以日均成交量能为例,在最高峰的时刻,沪深市场基本上保持在万亿成交量以上。其中,在当年5、6月份,沪深两市的合计成交量更是达到2万亿以上的规模级别。回顾近年来A股市场的成交量能水平,万亿单日成交似乎成为了一个瓶颈,而在这些年来,5、6000亿元的两市日均成交量也成为了市场的常态化现象。
此外,则以场外配资为例,与场内融资相比,场外配资往往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且存在资金流向很难监控、资金杠杆率甚高以及潜在资金规模不可预测等问题。按照当年保守数据来看,场外配资可能达到2万亿规模级别左右,但考虑到场外配资的隐蔽性较强,实际数据仍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下,场外配资起到了加速推动牛市上涨的刺激影响。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这也是当年杠杆牛市行情的真实写照。或许,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杠杆资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将会有效刺激市场的投资活力以及赚钱效应,但利用不好,则会加剧市场的波动风险,甚至因此引发局部系统风险。
时隔四年的时间,目前A股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正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市场对杠杆资金的态度也有所放宽。但是,与当年过度激活杠杆资金的情景相比,如今市场对杠杆资金的态度理性不少,既不否定杠杆资金的积极影响,也不会任性动用杠杆资金,而当年杠杆资金的经验教训仍然显得非常深刻。
两融扩标三周时间,即吸引了数百亿的资金,两融余额规模的快速攀升也是一个真实的市场写照。从某种程度上,两融余额规模的持续攀升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新增流动性补充,或多或少起到推升股市行情的影响。不过,对于近期股市的持续回暖,并非完全取决于杠杆资金的力量,例如外资资金的增持、产业资本增持以及部分炒房资金间接入市等,同样也会影响到市场行情的回暖速度。
但是,作为曾经市场牛市的主要推手,市场对杠杆资金的态度也会趋于理性。至于两融余额规模可否有效突破万亿关口,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需要关注的情况,这可能会是股市由弱转强的标志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