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唯一授权传记,由摩根士丹利的保险业美女分析师所写。号称历时5年,与传主交谈2000小时,采访了他250个亲朋好友。对于巴菲特,世间的误读和过度诠释过多,是时候去看看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那个巴菲特了。
21、从《滚雪球》的细节来看,很难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是否曾经“爱”过巴菲特。这取决于大家对于爱情的定义。
22、巴菲特从不借钱炒股?这是个历史的谣传。21岁时,他父亲协助他从奥马哈国家银行贷了5千美元,这相当于他当时净资产的1/4。
23、巴菲特一边做投资,一边在奥马哈大学教夜校,讲股票。这既是巴菲特家族传教士传统的延续,也是他推销自己的阵地。当年中共起家,也是大办夜校。在课堂上,人们要比晚餐闲聊时更容易被你“教育”。
24、巴菲特父亲在政治上颇有清流之风,有点“拗相公”的脾气。1952年,他拒绝支持党内明星艾森豪威尔,因此与共和党闹翻,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巴菲特日后的投资风格,俨如其父的政治风格。
25、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马克思,巴菲特无疑是列宁的角色。没有列宁,马克思也就是欧洲N多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永远无法得到现实的检验;但好处在于,也因此无法被“证伪”。巴菲特做格雷厄姆手下时,做过一桩套利交易。但他比套利走得更远,自己下注于股票的单向未来走势,而不是锁定利润,这一单生意看出他们俩位一生的区别。尽管巴菲特后来早已自成一派,但他始终不“改旗易帜”,坚持高举格雷厄姆理论的红旗,这是他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