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谎言——慢牛!
有股友感言,抄在了2638点却套在了3400点,不光是几个点,有的套了几十个点,而当初6124点的历史大顶,银行里面的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全部创出历史新高,这可是3000多点啊,怎么就能超越当初6124点的位置呢,有网友再次感言,招商银行套在了6124点,却在3300点解套了,放眼全球这种情况堪称首例。
作为A股的投资者不断的见证历史,这一年特停就像家常便饭,再不听话就窗口指导,喊话等各种保护手段层出不穷,而投资者的内心有多苦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临近年末,各种佛系股票、佛系股民开始上演,很多个股已经失去宝贵的流动性,全天就像一潭死水一样,很多散户几万块钱就能砸盘,彻底的体验了一把做主力的感觉,这不过这感觉有说不出的痛。
减持狂潮袭击市场的时候,韩志国教授为股民发言,最终换来了新的减持新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离婚分割股份的、质押银行强行爆仓的、各种清仓式甩卖的,这么好的减持新规被这帮无耻之徒搞的面目全非,你对得起韩教授的为民请愿吗?
面对公司股价长期下跌,有的老总想到了员工兜底增持,看似是不错的好方法,可很多员工就是不领情,有的员工响应老总的号召,掏出工资大胆增持,可过一段时间老总借故把你开除了,兜底的股票无底线的继续杀跌,没了工作又没了工资,真是处处是套路。
不多说了,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不过有一点,市场再难做我们依然活下来了,而且还能赚钱,这就表明高超的技术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有利武器,我们不需要某些心口不一的人来保护我们,我们要拿起武器,自己保护自己。
股灾其实国内外都有,美国股市在健全之前,也发生过各种类型的股灾。从当年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开始,这种人为的灾难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是换了个说法换了个形式罢了。
从发展历程看,A股只有不到30年的发展历程,而国外股票市场至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也都经历过股灾。
A股30年的发展历程则更像是欧美国家的股票市场缩影,因此,看起来股灾发生的频率要高一些。
从制度方面看,目前A股的制度建设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发展,部分机构和个人利益制度漏洞,牟取巨额暴利,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大起大落。
从市场监管角度看,监管机构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有时候这种进步滞后于市场投机者的行为,这也就给予了市场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使得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从投资者角度看,A股以个人投资者居多,而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投资者相对较少,即不成熟的投资者居多,而这些投资者又极容易受市场短期波动或未经验证的消息影响,追涨杀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市场的大幅波动。
从投资机构行为看,有时候机构投资者基于某种目的,需要进行调仓或其他行为,短期内大幅买入或卖出,也会引起市场大幅波动。
一定要记住:吃一堑,长一智,伤害就是明白,失败就是懂得。我们会从失利中慢慢走出,重拾信心,不开心、后悔、抱怨和慌乱对你的投资毫无帮助。股市很重要,但一定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股市,我们还有诗和远方,这才是我们该拥有的生活,继续我们的努力与追求。
牛熊市中投资者心理变化
熊市中止损,牛市中耐心持仓,也即“有限度的亏,无限度的赢”是大多数投资者期望的结果,如果投资者普遍遵循这条原则的话,那么牛市中成交量将很小,而熊市中成交量将大幅增加,但事实上却是相反的,这是牛熊市中投资者心理不同导致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先看卡尼曼和特维斯1981年首先做的一个有趣实验。
回答该问题: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A)可以挽救200人的生命。(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你选择哪种药?选择A你确信你能救活200人,选择B你要赌多少人可以救活,72%的受访者选择A,因为你不敢赌你可以救活多少人。下面是另外一个问题: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A)肯定致400人于死地;(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你愿意选择杀害400人吗?不会的,至少还存在救活所有人的可能性:对这个问题只有22%的人选择A。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即人们更愿意赌损失而非收益。应用在金融市场,假设买的股票已经出现亏损,你会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赌它总有一天还会涨回来。现在再假设,你买的股票已经获利,这次你不会再赌了,你的做法很简单:立刻卖出,落袋为安。
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认为,对于相同大小的所得和所失,我们对所得看得更重,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学上看,可以使用后悔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人们炒股时,当决策正确时带来骄傲,失败时总是带来后悔,因此大多数人不敢面对失败的现实,更愿意赌输而不是赌赢。即当亏损时,守住这只股票(赌它涨回来)就不用承认我们犯错误了,毕竟股票还在手中,从而当股市下跌时就会倾向于停止交易。
而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开始赚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赢家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但是多数投资者更愿意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个人奋斗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凭运气。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自负”。平均来说,我们都是自负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个人的每条品德优点都高于平均水平。对于在牛市中拼搏的股民,这个理论认为很多股民将自己最近在股市里赚到的钱(即使他们的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归功于自己超过常人的投资水平。因为他们自认为水平高超,所以他们的操作更加频繁。因此,牛市中成交量显著放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信,这与熊市中后悔心理使得大家都按兵不动、成交量大幅萎缩是一个道理。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
(一)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一步:适时止盈止损
炒股追求完美,还不如不干呢。始终持有获利的股票,不如择机了结。获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时了结的话,会将既得利润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长线死多头。
获利的股票,就像满堂的金玉,永远守是守不住的。长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贵的骄横心态,因而必然导致操作失败而自取祸患。功成身退,获利及时了结,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个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找对象,希望对象既有钱,又漂亮,又温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又要求工作轻松、体面,结果经常失望。凡怀有这种心理的人,进人股市后,通常也会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点,又想卖到最高点;纵然持有领涨股,又想把每个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害怕犯一点错误,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只能导致投资者不断犯错误,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赚钱的机会。
这类投资者,往往事先会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为投资设计一个计划和目标,如一定到赚 100% 的利润再卖出,一定要涨到 50 元再卖出等等。但在现场操作时,又会受到盘面变化和现场气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会发现另外一只股票涨的更快,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态的左右下,又开始分析利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不知买哪一种股票更加“完美”。当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另一只股票可能已经见顶了,而卖出的股票又开始猛涨。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来的股票还来得及,但他这时又在“完美”的心态驱使下,认为既然卖出的股票,为什么还要买回呢?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结果坐失良机。等他眼见卖出的股票升天后,他才开始懊悔,而这时,原来的股票却又下跌了。
这类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机。“留点钱给别人赚”,这种话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上的口头掸,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资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但还在等翻第二番,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把股票卖在顶部上影线的杆顶。这种企求完美的做法当然很难实现,结果坐失良机,一错再错,本来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后铸成大错。
理论上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在股价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庄家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后杀手锏,是强弩之末,是他们自己计划中的最后驿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预见,也很难在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的一瞬问,使自己的操作能够成交。
很多投资者怀着这样一种企求完美的心态:我在更高的价位都没有卖出,难道还要我在更低的价位卖出吗?我一定要比这个价更高再卖出,结果股价掉头向下,跌去 10%,投资者又说,一定要等它反弹了再卖!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弹,他们立刻又会认为股价下跌只不过是个回档,股价将会创新高,结果股价再掉头向下,跌去 15%,20%……这些投资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态,一遍遍地如法炮制,结果股价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导致更大的失误。然而,如果判断失误怎么办?例如,卖出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买入后股价又创新低。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股市从来就没有完美,没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投资者,仍在追求完美,我卖都卖了,难道还让我以更高的价买入吗?或者,我买都买了,难道还让我以更低的价卖出吗?须知,此时正确的理念仍是:抛弃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纠正错误,立刻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价买人创新高的股票等更高点卖出;或贴价沽出创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点补回。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股市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能够纠正错误就是相对的完美。
(二)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二步:善数不用筹策-不跟毫利计较
股市中善于买卖的,不一定非要用什么价位买卖;善于计算的,不必跟毫利计较。善于清仓的不一定非要怎么操作也可以完成。善于建仓的,也不必非在某价位上,就可牢牢地建仓。
所以,掌握炒股之道的人善于救己,所以不会被股市抛弃;善于及时清仓和建仓,所以股票不会被套牢。这就叫买卖时的明智。
所以,这种不计较毫利的明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如果不明智地计较毫利,就是别人的反面借鉴。这些人自以为聪明,可以多赚一点点,其实是大糊涂。这的确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股市投资者在委托买卖时,总想着买进便宜一点,哪怕一分两分也好;卖出时高一点,哪怕一分两分也好。这样看起来可以使自已多赢利一点,但计较一两个喊价单位,往往会丧失很多买进卖出的机会。
投资者总是喜欢在委托中以“进价”的方式操作,即委托买入价格低于现时最低卖出价;委托卖出价高于现时最高买入价格。这种操作方式,如是如愿以偿,当然是好事,但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买低一点点,而没有成交,结果股价迅速拉升;为卖出高一点点,没有成交,结果股价迅速下跌。这都是因计较一点点差价,而丧失了买卖机会的原因。
投资者在操作过程中,会因为计较一点点毫利,而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行情是瞬息万变的,如投资者在委托买入时,委托价格比现时最低卖出低一点,但行情有可能逐级盘高,这时投资者可能会想,再等一等,股价会下来的,但越等股价越高,投资者畏高而不敢追涨,很可能丧失了一只追进涨升股票的机会。与此相反的情况,投资者在委托卖出时,委托价格比现时最高买入高一点,但行情有可能逐步走低,这时投资者会想,等一等,股价或许会反弹的,可股价却越走越低,投资者越不舍得卖出,结果丧失了出逃机会,也可能被套。
因此,投资者在买卖之前,首先一定要树立买卖的理念:这只股票我是否一定要买到!或,这个股票我是否一定要卖出。如果这种信念树立后,投资者就不必计较一点得失,因为这一点毫利与你所判断的趋势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如果坚决买进,就可以敲进,即买入委托一个高于现时最低卖出的价位;如果坚决卖出,就可以委托一个低于现时最高买入的价格。这样很快就会成交了。投资者计较一两个喊价,通常是买卖信念不坚决造成的,如认为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成交后,即使股价又跌下了自己的买入成交价,或股价涨过了自己的卖出成交价,也不能后侮。因为这不是自己买入价高了一点,或卖出价低了一点造成的。你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下只是判断自已的决策是否符合趋势、而不是斤斤计较一点点的得失。
股票投资要逢高卖出,逢低买入,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这样。
但股谚也有一句“最高不卖、最低不买”,就不是人人能懂的了。这句话是股民在多年的股市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所谓“吃利吃八分”,“把鱼头鱼尾留给别人”,就体现这样的道理。这是炒股高手的至理名言,但大多数投资者总想计较一点点差价,结果错失良机。
炒股高手并不是真的不想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而是最低价、最高价都难以把握。炒股高手即是如此,更何况新入市的投资者。因此,买卖股票切忌计较一点毫利,而丧失了宝贵的机会。
股市里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老股民越能感到股市的风险性,行情的变化无常;而越是新股民越是不怕,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新股民越是喜欢计较一点得失,而老股民常能做到适时了结,尽管失去了一点毫利,但成交迅速,获得了安全,回避了风险。
因此,那种自以为肯定可以多得一点毫利的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投资者不应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在决策后,应果断地不计小利而完成操作,才是明智之举。
(三)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三步:正视自身的缺点,避免被深套,必须掌握的五大股市必备常识——效应
1、锚定效应
也称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因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的形态或者单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如我们看到的连续上涨的股票,一直在涨,看着心理就痒痒,连续涨了好多天,因为过去一直涨,所以相信他还会涨。一冲动就进去了,谁知道刚进去就回调了,这时候仍然会受过去连续上涨思维的影响,他会涨起来的。就一直拿着一直拿到被深套。这就是我们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不再往前看,这样就会缺少了对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的评估。应抛弃过去第一时间对股票的看法,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股票未来的走势。
2、对比效应
股民为什么喜欢买低价股呢?对比效应是主要的心理因素。不同的股票之间,比价格高低,低的好像自己就“赚”便宜了。机构、庄家非常善于运用对比效应,从而达到迷惑散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股民为什么爱在新股上市当日买股,应该说股民明知风险很大,但是此一现象却仍然火爆。其心理效应正是对比效应。对比在哪里:股价上涨幅度的对比,一般个人也就一日上涨10%,但新可涨100%以上,且在一、二个小时,甚至20多分钟就可办到。这种对比效果显著,是火坑也要往里跳了。
3、近期效应
股民总是对离我们发生在当下比较热的事件感兴趣。由于前期亏了钱,现在个股上涨,怕,不买;涨第二天,犹豫;涨第三天,涨第四天,接连的上涨且都是发生在最近,这时近期效应发挥作用了,股民毅然决然地买入,岂不知股价已经较高了,结果表明一买就套。
由于近期效应,股民倾向于频繁换股,看到连续几天都上涨的股票,就换股,常常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4、因果效应
凡事必有因有果,由因推果,由果追因。在股市,跌了要问原因,涨了要问原因,这恰好为很多媒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提供了哄骗、引诱广大股民的机会。股市是一个随机系统,它的上涨下跌是受其自身运转规律决定的,当然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对其会有影响,但改变不了股市的运行趋势。但它的随机涨跌,的的确确激活了股民的因果效应,反而很多时候着眼于细节,搞得晕头转向,少了应有的坚持。
5、类似效应
“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一则非常生动的类似效应说明。由于股市随机波动的属性,其K线就会表现出相当强的类似效应;股市因为上次K线形态买入而赚了钱,就会在心理上形成类似效应;相反,因某种K线姿态而亏了钱,也会形成强烈的类似效应。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相当形象的说明。
由于股民缺乏专业的炒股技术分析能力,分不清一模一样的K 线形态在不同趋势中已经“此一时已非彼一时”,结果上次赚钱,这次却亏钱;上次亏钱,这次不买却踏空行情,左右扇耳光。长时间来看,则是股民亏钱的主要心理效应。
股市交易中,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点
一个优秀的证券交易高手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的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赚而不是大赚。投资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高手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这也是多数人易现短暂辉煌,难有长期成就的根本原因。重仓和频繁交易导致成绩巨幅震荡是业余低手的表现,且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坚忍,耐心,信心并顽强执着地积累成功才是职业的交易态度。是否能明确、定量、系统地从计划、制度和纪律上限制住你的单次和总的操作风险,是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点,随后才是天赋,勤奋,运气得到尽可能大的成绩。而成绩如何,其中相当大地取决于市场,即“成事在天”。
至于输家再怎么辉煌都只是震荡而已,最终是逃不脱输光的命运。从主观情绪型交易者质变到客观系统型交易者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结果:无意识→意识到→做到→做好→坚持→习惯→融会贯通→忘记→大成。
赚钱靠技术(聪明),赚大钱靠意志(智慧)。长线(智慧)判方向,短线(聪明)找时机。智慧成大业,聪明只果腹。聪明过了头就会丧失智慧(为自作聪明),所以我要智慧过人而放弃小聪明(为大智若愚)。这里的意志应理解成为坚持自己的正确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不动摇。
止损是以小损失避免大的致命的损失。它不一定是对行情的“否”判断,而只是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限定资金最大损失原则必须严格遵守。至于可能止损太频繁的损失需要从仓位,止损位的设置合理性及耐心等待和必要的放弃上去改进。
大行情更应对仓位慎重(因行情大震荡也大,由于贪心盲目加码,不仅会在震荡中丧失利润,更会因心理承重失去方向从而破坏节奏彻底失败)。 仅就单笔和局部而言,正确的方法不一定会有最好的结果,错误的方法也会有偶然的胜利甚至辉煌。但就长远和全部来看,成功必然来自于坚持正确的习惯方法和不断完善的性格修炼。 事物都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即必然性和偶然性)。任何想完全、彻底、精确地把握事物的想法,都是狂妄、无知和愚蠢的表现。追求完美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人我们讲是缘分而非最好,于事我们讲究适应,能改变的是自己而非寄予外界提供。
利润是风险的产物而非欲望的产物。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可以自身控制和规避但不是逃避。因为任何利润的获得都是承担一定风险才能获取的回报,只要交易思想正确,对于应该承担的风险我们要从容不迫。
正确分析预测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投资的基础更需要严格的风险管理(仓位管理和止损管理),和严谨的自我心理和情绪控制(宠辱不惊,处惊不变)。 心理控制第一,风险管理第二,分析技能的重要性再次之。 必须在交易中克服对帐户资产总额的过度关注或个人贪婪与恐惧的主观情绪,从而造成战术混乱,战略走样,最终将本该能做好的事搞得彻底失败。操作在无欲的状态下才能有更多收获,做好(按计划、制度和纪律规定)该做的,而不是做(按个人情绪)最想做的。市场不是你寻求刺激的场所。任何事物,对其定义越严格,它的内涵越少,实际的操作性才越强。在我们的操作规则和操作计划的构成和制定中,也必须如此。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长期成功率。 按计划、制度和纪律的规定去做,是自己能控制的(谋事在人);用正确的操作理念交易而不要过度关注利润大小,因为利润是由市场行情大小决定的(成事在天),方法正确了,利润就会随之而来,利润是正确操作的附加产物!
最后,奉献你一句:
你要想成为高手,就一定要向高手学习,普通的散户多数没有什么好的经验,有的也是一些平凡的经验,不能指导你走向高手,只有高手才有一般人没有的特别经验和方法,他们才是散户中赚钱的群体,他们才是股市中的赢家,向成功者学习,有助你快速走向成功,只有高手才能帮助你成为高手。但不要太迷信高手, 高手炒股的经验方法不是天生的,是在实战中磨练出来的,也是赔出来的,高手大多经历过比较大的亏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付出了非常高的学费,然后才到赚钱的过程,还有不少散户虽已付出了非常高的学费还没有得到方法,我感觉是没做好总结的事。
《卖油翁》这个故事向人们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对于股市中散户迈向高手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以此自矜。而卖油翁只略表赞许。他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钱孔却不曾溅上一滴油。真可谓妙哉。陈尧咨的超人本领和卖油翁的绝技,是天生就有的吗?非也。卖油翁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股市高手能辨别股市风云,清楚个股涨跌,善于抄大底逃大顶,获得让人羡慕的收益,散户可能在心理发出赞,真是了不起,我什么时候也能如此。岂知所有这些,都是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曰夜思考的结果,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有一些散户不能够专心钻研股市,又想获得好的炒股方法,我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任何人的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努力才能获得,此所谓:“业精于勤。”
散户只要肯下功夫,深入到股市之中,全心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明白股市中的许多奥秘,熟练掌握炒股的方法和技巧,炒起股来就会得心应手,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散户不要羡慕高手,高手也不过是“无他,唯手熟尔。”记住“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天下成功者的道路上洒满的是汗水和心血,成功的唯一捷径是勤奋,天道酬勤,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付出别人几倍的精力,瞄准高手这个目标,不断向高手迈进,就一定能成为高手。
无论做什么,想要成为高手,你仅仅喜欢做还才行,要热爱,喜欢仅仅是感兴趣,而热爱是有很深的情感。比如炒股,如果你不热爱炒股,而只是追求金钱,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炒股是多么的单调无趣,而且钱来得也远不如你想像的容易。你很快就会因亏损而失去信心。著名炒家杰西力物莫说的,“炒股是极其艰难的行业,想在这一行中立足,你或者全心投入,或者很快就从这一行消失。”只有热爱炒股才能全心投入,才能专心致志,你才可能成为高手。
炒股的人千千万万,你要做得比他们更好,你如果只是正常的做八个小时,那只会是普通中的一员。要想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依靠八小时以外的努力,我的观点“要想做事出成就,八个小时远不够”,勤奋是你通向高手的唯一道路,当然要方向正确,否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自己对迈向高手的一点认识,意在鼓励散户只有,努力就能成为高手。每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只有团结分工,才能做强做大, 群体的力量就是官方的智慧, 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 可做错100个 也不错做1个 真正的职业投资者是从学会做空仓开始的希望新手通过交流学习不久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