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之后,以白马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指数出现最近两年来罕见的调整,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票却出现一波强劲反弹。究竟是白马股已经见顶,还是长线上升途中的暂时歇脚?以往的历史轨迹可作为借鉴。
2002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风格转变,呈现明显的“钟摆效应”,最近一次是2015年7月至今。对比前两次,此次白马股主导的“业绩为王”的风格,时间和空间都还有延续的需求;对长线投资者来说,在白马股的震荡中寻找低点介入,静候主升浪的到来,是未来数年胜率较大的操作。
2002年6月到2009年7月,A股市场处于“以大为美”的阶段,这一阶段持续约6年。一开始是以2002年5月底上市的中海发展(现名“中远海能”)、2003年初上市的中信证券这两只大盘新股大涨为导火索,引发市场对大盘股的关注;接下来是2003~2004年上半年“五朵金花”的领涨;2005~2007年的大牛市虽然大小盘股齐涨,但大市值的有色、证券以及蓝筹股明显走势较强,特别是2007年“5·30”之后,大量小盘股、题材股横盘整理,蓝筹股则领衔攻城拔寨,是上证指数直取4000、5000和6000点三个千点大关的重要功臣。虽然在2008年的熊市中大小盘齐跌,但直至2009年8月沪指见顶3478点,“以大为美”的风格才算完全淡出。当月上证指数下跌21.81%,上证50指数下跌27.35%,而中小板指数仅下跌14.48%,不仅相对抗跌,而且在三个月之后便完全收复了失地。
从2009年8月到2015年6月,是持续6年时间的“成长致胜”阶段,中小板和创业板轮流扮演成长股中领涨的角色。在经历2009年8月的大小齐跌之后,中小板指数很快收复失地,并在2010年走出独立行情,全年上涨21.26%,而上证指数当年下跌14.31%,上证50指数下跌22.57%,强弱立判;在2011年大小齐跌之后,“成长致胜”的风格从中小板手中交棒到创业板,2012年底到2015年6月创业板指数最大涨幅接近5.9倍,远超同期上证指数1.66倍、上证50指数1.49倍的最大涨幅。
创业板指数在2015年6月见顶之后,随着护盘资金的介入,蓝筹股的走势明显趋强,小市值股则惨跌,A股的“钟摆”再次从小盘股转移到大盘股手中。即使创业板期间有几次力度较大的反弹,但仍不改大小分化的格局(见图1)。
上证指数月线图
“钟摆效应”的背后,是价值和成长风格的轮换,在某一种风格被演绎到极致之后,估值和题材的优势被释放殆尽,便会引导资金“弃高就低”,这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而这个风格转换确立之后,延续的时间不会太短,此次白马股主导的“业绩为王”的风格,从2015年7月至今也不到3年,和前面两次风格延续7年和6年相比,时间不足一半,中长期还有一波强化风格的走势。
从上一轮创业板主导的行情也可略窥一二。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创业板指数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波段,第一波上涨从2012年12月到2014年2月,历时约13个月,涨幅166%;接下来进入长达11个月的横盘期,创业板指数反复箱体震荡,一直到2015年1月初才结束;第二波上涨的主升浪则从2015年1月展开,持续6个月到当年6月份结束,上涨174%(见图2)。对比当前白马股主导的行情,2016年初到今年1月份持续两年的震荡上行可视为第一阶段,今年2月份以来的调整类似创业板第二阶段的横盘零涨幅。在结束横盘整理之后,白马股还会有一波主升浪出现,而这正是外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点火、后知后觉的散户不断进场参与,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牛市。
创业板指数周线图
第一波的行情是市场犹疑、分歧的阶段,接下来的横盘则是清洗获利浮筹和此前解套盘的过程,第三阶段才是市场各方形成共识,最终在欢乐中见顶。目前,白马股正在经历横盘整理、上下震荡清洗浮筹的过程,短线来看或许有些混沌不明,但长期看正是寻找低点进场,静候主升浪到来的时机。
在第二阶段的横盘整理期,也有可能出现“落后补涨”的现象,比如2014年11月到12月,主板指数大幅补涨,而创业板指数在接近2014年初高点时,一度出现周线三连阴,和沪深300指数的差距快速缩小(见图3)。近期白马股回落,小市值股强力反弹,也和2014年末的“落后补涨”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此次主角换人,现在“真命天子”是白马股而非上一轮的创业板。“落后补涨”在整个大格局中只是一波短暂的行情,最终天平还是要回到白马股的身上。
创业板指数VS沪深300指数
不管是从估值、长线资金的流向来看,历史的“钟摆”还是偏向白马股。未来数月,白马股还需要反复震荡来完成横盘巩固的过程,但在这个横盘的阶段,每一次波段调整都是在为将来的主升浪积蓄能量。正确认识这一战略大格局,才能在震荡中坚定信心、敢于低吸,迎接未来中期主升浪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