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成长过程中还有过农场主和卖报郎的经历。
13岁时,巴菲特找到了一份《华盛顿邮报》送报员的工作,与此同时,他又揽到一份送《华盛顿时代先驱报》的工作,有意思的是,两家报纸是竞争对手且所在区域基本相同,正好互补。巴菲特回忆说,如果有一个订阅者取消了一种报纸而订阅了另一种,他就会高兴坏了,因为他马上会向客户推荐其他报纸,这样就让他得到了更多订阅机会。他把两条投递《华盛顿邮报》的线路和两条投递《华盛顿时代先驱报》的线路结合起来,很快拥有了第五条线路—西切斯特公寓区的投递工作。每天,巴菲特要送500份报纸,他通常5点20分出门,去赶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送宁0寸巴菲特来说十分重要,有时他生病,他的母亲不得不替他去送报,但不敢碰儿子的钱,他的母亲曾经写道:“巴菲特攒的钱就是他的命根子,你根本不能去碰他的钱,否则他会跟你急。”
少年巴菲特把每一个铜板都看得很重,这一切都为了那个35岁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西切斯特公寓区是一片八楼公寓区,巴菲特总是将每幢楼的报纸一半放在第八层电梯出口处,一半放在四楼,然后就自上而下逐层发报纸,把各家报纸塞进门缝,到了收报费的时候,他会在公寓前台放置信封,这样就不用挨家挨户索要报费了。
巴菲特这种上门服务,看似简单,其实是展现了他的商业智慧:第一,先把报纸发到读者手里,读者就不会买其他报童的报纸,等于占领了对方的市场;第二,报纸的随机购买性强,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读报的基本都是文化人,通情达理,因此采取先送报后收费的形式合情合理,先下手为强;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不给钱也没关系,一是报纸总会有剩余,二是他看了报,肯定也不会买其他报童的报纸了,也达到了缩小竞争对手市场的目的。
为了扩大自己的送报收益,巴菲特说服了负责路线分派的经理把威彻斯特分给他。这个区域其实是属于成年送报人负责的区域,但是巴菲特硬是抢了下来。巴菲特之所以要抢下这个区域是因为这里是上流阶层的聚居地。在这条线路上有几位美国参议员,还有军队的将领和高级法院的法官。一方面这些人的阅读兴趣比较浓厚,另一方面这些人的经济实力较强支付能力也高。就这样,巴菲特一下子就有了一大笔业务。为了增加收入,巴菲特在卖报的同时还向送报的客户推销台历。不仅如此,他还向客户要旧杂志,根据这些杂志的标签,巴菲特轻易地查出了杂志订阅的到期时间。他将这些客户都整理成卡片,在杂志订阅到期后,巴菲特就上门拜访,向他们推销新的杂志。
战争时,威彻斯特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人们会频繁搬进搬出而忘记给他付钱。巴菲特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报纸和杂志的成本就要由他来承担巴菲特就和一个服务生达成交易,一旦有人搬走就马上向他提供情报,条件是服务生可以免费得到报纸。小工作大智慧,巴菲特很快把这份兼职工作做成了大生意,他每月可以赚到175美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年轻职员一个月的收入,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1944年的年底,巴菲特填报了自己的第一笔所得税7美元。原本按照他的收入,他所应该上缴的所得税不应该这么低,但是巴菲特精明地把腕表和自行车作为业务支出费用加以扣除了。巴菲特还是一个小孩的时侯就学会了合理避税,这也成为他以后的经营哲学之一。14岁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那本《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的第一步,攒够了1000美元。
1945年,尽管巴菲特只有15岁,但是他却拿出攒下的1200美元,买下了内布拉斯加州华顿西北的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约为161874平方米。几年前,他的父亲就买下了这个农场,巴菲特用现金从他父亲手中买下了它,将它租给了土地租用人。对于巴菲特而言,买下农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出租收益,你可千万别指望见到巴菲特在农场里默默耕耘。巴菲特曾在父亲的饲料公司里做过3个小时的苦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体力活是笨蛋千的工作”。
此时的巴菲特就和许多同龄的毛头小子一样,叛逆而又自信。进入高中的巴菲特对于自己农场主的身份非常得意,也常常向同学们炫耀,然而他的种种做法并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同。巴菲特自己虽然善于思考,但是却拙于社交,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他自作聪明地培养了自己的一种倔犟与乖张的思维方式。在本地电台录制的一期中学生辩论节目中,巴菲特阐述了一些很荒唐的观点,比如:取消所得税、吞并日本等等。巴菲特曾这样总结那个时期的自己“当人们需要有人扮演疯子的时侯,我会主动要求来干这事儿”。
巴菲特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种种做法,非但没有和同龄人越走越近,反而让自己与别人越来越远。巴菲特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自己在社交上的问题,那么他的一生将很难获得成功。这次拯救巴菲特的是另外一本书—戴尔·卡内基写的《如何赢得友谊及影响他人》。
读过这本书后,巴菲特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发现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缺陷非常大。巴菲特立刻把卡内基提供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通过实践,巴菲特深刻地了解到卡内基所说的话多么地有价值,他集中精力去学习和运用卡内基的社交哲学,并不断地重复学习。在这种锻炼与学习之下,不仅改善了巴菲特的人际关系,还强化了他的说服能力,开发了他的推销天赋。
此时的巴菲特已经不再是那个孤傲的赚钱天才,他不再单枪匹马、他学会了和别人合作赚钱。一天,17岁的巴菲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赚钱主意,他将这个主意说给唐·丹利听。“现在的理发店里面什么娱乐设施都没有,顾客进去只能无所事事地等着,这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机会。我打算用25美元买下一台旧的弹子机,我们可以合伙,你负责修理,我负责购买机器和推广。”
巴菲特的主意打动了唐·丹利,两个人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走到埃里克理发店对老板说:“我们是威尔森投币机公司的代表,我们的老板威尔森先生让我们向您提个建议。事情非常简单,您也不会冒任何的风险。我们打算把这台弹子机放在理发店里,当你的顾客等待的时侯可以玩这个,利润我们平分。”老板考虑了一下,决定试用一下。试用的结果让双方非常满意,当天晚上弹子机就为双方赚了4美元。
一周之后弹子机为巴菲特赚了25美元。很快镇上的其他理发店也都有了来自莫须有的“威尔森投币机”公司的弹子机。这一刻巴菲特见证资本运作的奇迹,巴菲特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他的钱就可以为他赚钱。此时巴菲特锻炼的社交能力也帮了他的大忙,因为弹子机的价格并不贵,为了避免理发店自己购买弹子机,巴菲特用他的社交才能让这些理发店老板相信,虽然弹子机很便宜,但是它的维护费用很高。这样巴菲特就牢牢把握住了理发店的弹子机市场。
凭借着弹子机,沃伦·巴菲特发了一笔小财,足足有5000美元,这相当于巴菲特投递50多万份报纸才能挣到的钱。不过此时的巴非特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投递工作,他的想法就是不断地赚钱,让自己的资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