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自罚100万!一张罚单看出任任总的果决,投资出现的错误,您果决了么?
导语
近一年来,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备受市场推崇,然而同为金融行业的券商却备受冷落。为什么券商遭此冷遇;现如今又遭主力资金杀入,这又是为何呢?券商的投资机会出现了么?
一、证券行业是否真的被低估?
进入2018年之后,券商似乎亢奋了起来。截止目前,涨幅已经超过11%,而且屡受资金关注,这不今天又有48.64亿主力资金杀入。这是时来运转么?当然不是!
机构投资者认为,券商严重被低估了,怎么说也得动一动吧!事实真的如此么?
对比各大行业的走势,2017年的券商已经被保险和银行甩了八条街了。券商的涨幅排名靠后,而保险一枝独秀引领各大板块,银行的涨幅也非常靠前。这样来看,证券被甩在身后十条街也有了。
再看一下券商历年来的估值水平,百晓生发现,各类券商的估值已经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估值水平这么低,难道真的被低估了么?假设被低估,那为什么2017年的券商却没得到估值修复呢?其实,估值水平这么低也是有原因的。
二、2017年券商饱受洗礼
1.业绩走低
相比保险、银行,证券行业盈利水平确实不如。虽说12月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215.37亿元,净利润75.22亿元,环比分别增加61.14%和48.57%,但是整体全年业绩非常不堪。当然也有例外,其中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和海通等大型证券公司业绩还行。
当然,通过业绩对比来看,近期行情不错,12月份的业绩也有一份功劳,但一个月的利好并未挽救全年颓势。
2.监管趋严
除了业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政策!“防风险”是2017年券商的总基调。一系列政策都是在规范证券市场。其中,政策对投资者适当性、再融资规范化、资管回归本源、股票质押回购杠杆率等方面都做了规定,这也束缚了证券业务的开展。
这样来看,业绩走低也情有可原。问题来了,政策是如何影响券商业绩的呢?这个牵涉券商的盈利模式。那么,券商如何盈利的呢?
很显然,证券行业的收入来源于经纪、投行、资管和利息以及自营。在2012之前经纪业务占比高达将近70%,但随着市场持续低迷,自营业务受到压缩。自2016年年末以来,政策面对资管、经纪、再融资方面都做了规定,这些领域的业务开展偏谨慎,业绩自然受到影响。
好在去年行情是蓝筹股的天下,券商的自营业务盈利颇丰,对冲“严监管”带来的影响。那么身为蓝筹的证券却在“严监管”的影响下,并未得到很好表现。
本身估值很低的证券,是不是因为被压抑太久了呢?
三、券商的投资逻辑
毕竟,A股市场历来是“无牛市 不券商”,也就是没有牛市行情,券商就不会启动行情。难道牛市来了么?
其实,刚才的分析已经透露了券商的转变。“无牛市 不券商”是源于券商以前是经纪业务为主。而现如今蓝筹股迎来牛市,对配置蓝筹较多的券商来说当然是利好。所以,这个定律已经被打破。
那么,如何关注券商板块呢?
其实,券商板块并不是因为“时来运转”,毕竟,2017年的严监管仍在影响券商。那为什么券商受到资金青睐呢?
1.券商的估值确实偏低;
2.12月份的业绩开始回暖 助力行业反弹;
3.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符合国际上成熟券商的趋势,尤其是刚才提到的四大券商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
其实,第三个逻辑主要是受到政策影响,从消息面来看,国君、华泰跨境业务试点资格获批,加速券商进行收入结构优化,也符合国际趋势。
虽说如此,不难发现,这些逻辑基本都是基于预期。对比金融行业业绩来看,券商更像蓝筹股当中题材股,炒的大多是预期。所以,后期的行情仍然需要注意券商业绩持续复苏情况;策略上,“先中短期介入,边做边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