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双重顶形态是由两个价格相近或相同的波蜂构成的,通常也被称为M顶,是股票市场中常见的顶部反转形态。股价跌破两峰之间的谷底后,确认双重顶形态形成,如图5.10所示。有时会出现第二个峰顶略高于或略低于第一个波峰的情况,在卖点解析中会详细说明。
如图5.10所示,双重顶形态非常容易辨认,与同肩顶和三重顶相比,只有两个波峰,而不是三个。首先在第二个波峰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在第一个波峰形成后,向下回落,突破原上升趋势线,在第二个波峰恰好回试了原上升趋势线,受到了趋势线及前高的双重压力后,形成第二个波峰;也可能是在第一个峰波形成后,受到下方上升趋势线的支撑,股价重新向上,在达到第一个波峰时,受到压制,向下回落。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率先突破上升趋势线,转而继续向下,冲击两峰之间的谷底。
在成交量方面,在第二个波峰形成过程之中,较之第一个波峰形成过程中,有所减少。双重顶的完成,是以向下突破两峰之间的谷底为标准的。在这一谷底处未被向下突破之前,股价可能转换为其他的价格形态,如图中的虚线是在上升趋势线的支撑下向上突破,就不能完成双重顶形态。在第二个峰顶形成之时,价格有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第一个波峰,如果第二个高点无法达到第一个高点的价格水平,说明此价格水平的压力较重,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争议。但是,如果第二个高点向上突破了前一个高点,如何判断是否为双重顶形态,就有待于研究了。
判断突破与否,第一个标准应该是收盘价向上突破前一个高点,而不是日内的虚破;其次是否为有效突破,需要加以验证。第一,是通过突破的时间验证,即至少两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位于前高之上,视为有效突破;其次,通过穿越幅度进行判定,可以采用百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三原则。当然上述判断只能减少错误信号,而不能完全杜绝,那不是完全绝对的。另外,在双重顶构造时间上,要求两峰之间的时间跨度应当至少在一个月以上,两峰之间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态的高度越大,此后形成的反转规模也就越大。它的测算目标为从突破颈线的价格算起,向下投射出该双重顶形态顶部至颈线的最大垂直高度。
如图5.11所示,本图例是一个经典的双重顶形态,请注意这个双重顶形态是如何演化的。2007年11月10日,黄昏之星以后形成了第一个头部,在下跌过程中股价首先跌破了上升趋势线,构成了短期的趋势卖点。此时还不能确定上升趋势就此反转了,股价可能会在这一个上升级别结束后以新的趋势上涨,股价在突破上升趋势线后下跌的幅度是高点到突破价格的幅度,在突破趋势线后,股价转身向上反弹。当股价在达到原上升趋势线时受到上升趋势线的反压,这个价格水平也受到前高的压制,面临双重压力,股价选择了下跌。2008年2月25日股价向下决定性地突破了颈线,意味着新的下跌趋势开始形成。
图5.11 中国船舶(600150)2007年1月10日~2008年II月7日蜡烛图(双重顶)
这个双重顶的两峰之间运行的时间为三个月,而波动的规模也非常可观,因而其突破颈线后随之而来的下跌动作也会很大。在双重顶颈线突破不久,股价回试颈线,2008年3月30日股价的收盘价站在了颈线之上,面对前面如此大规模的双重顶,此时的突破颈线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等待股价确凿无疑地回破颈线再做决定。次日是一个星线,随后颈线被重新跌破,黄昏之星形成,说明之前为假突破,这样就构成了回试卖点。
如图5.12所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双重顶案例。在双重顶构筑的过程中包括了上升趋势线的突破、充当顶部的三角形的突破、颈线的突破和回试,突破后还出现了充当短期底部的头肩底形态和看跌矩形。首先是股价C自点下跌,跌破了A、B连成的上升趋势线,跌破后还出现了回试动作,与前一个图例相似之处是股价突破上升趋势线后下跌的幅度与突破价格到高点C的幅度相近。股价在低点E上涨至原上升趋势线时受到压制,但在日内向上突破了原上升趋势线,达到D点时受到前高C的压制,形成了流星线顶部反转形态,次日形成蜡烛图反转形态卖点。
图5.12 新疆天业(600075)2006年10月24日~2008年II月7日蜡烛图(双重顶)
这时,就可以利用B、E做出修正趋势线,股价自D点回落至修正趋势线时得到支撑。其后的震荡构筑了一个对称三角形,由DFGHI五个折点构成。因其处于策荡区间内,所以其后的走势必须当其突破其中的某一条边线后确定,但从其规模来看更倾向于下跌。2008年3月12日,股价突破了对称三角形的下边线形成卖点1,这是一个标准的五浪结构。随后股价再向下跌破了修正趋势线构成卖点2。虽然卖点1和卖点2的出现预示着股价下跌的几率越来越大,但都处于双重顶的区域内,所以都只能作为短期卖点,但也为股价将来突破颈线做出了铺垫。2008年3月17日,股价以近于跌停板的价格决定性地突破了颈线,形成了突破卖点3,标志若市场开始转向。一个小规模的头肩底形态之后,股价向上回试颈线,形成了回试卖点,经过看跌矩形的调整之后,市场彻底失去了热情。市场分析就在于着眼大局,然后利用掌握的知识抽丝剥茧、层层剖析,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