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往往教条地认为,纯粹基于左脑的思考,是从事投资活动的最佳方法—核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等。时至今日,人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市场分析家们通常也极其植长这种线性思维的逻辑模式。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被划人“天才”之列的人,常常也是非常高超的创造性思考者。我们可不是在谈论艺术家,因为科学同样需要创造性思维。
我最喜欢举物理学家的例子:卡尔·萨根、理查德·费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还特别读过很多迫理查德·费曼的自传《费曼先生,你肯定是在开玩笑!》。开拓思路对我的工作是有益的,每当我需要重温这种重要性的时候,就会读这本书。费曼先生不仅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还是一位画家和著名的手鼓演奏家。卡尔·萨根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可能性时,也表现出孩子般的好奇和快乐,一时传为佳话。
总之,伟大的物理学家超群脱俗之处,并不在于他们懂多少数学(至少有那么几个人的数学造诣不比他们差),而是因为有很强的创造性。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想象力,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整合各种观点.从而形成新的洞见。爱因斯坦本人就常常认为自己的想象能力不逊于其数学造诣,甚至还略胜一筹。(在众多爱因斯坦的传记中,我最喜欢他本人写的《我眼中的世界》和《思路与观点》,这两本书非常怪诞,但引人人胜。)
爱因斯坦是一位糟糕的投资者,但他的思维方式适用于投资。著名的投资家们都是非同寻常的创造性思考者,这是他们共同拥有的、难于启齿的小秘密。公众很难见识到他们这一面,因为这些投资家大多摆出一副严谨、刻板、训练有素的线性思考者的面孔。毕竟,绝大多数人只希望由最像“计算机”的大脑来为他们理财!但实际上,要想明察秋毫,知人之不知,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大最的、深人的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打破常规。
创造力的成果(即新观点),并非经常源自于突然的顿悟(我们往往把它传奇化了),而是经过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劳动和思考,是由许多微小的认知不断积累起来的。利用方法,而不是教条
如果说行为科学曾经教会了我们一些东西的话,那就是:大脑的天然结构可能令我们产生偏见和扭曲的世界观。这使我们想到了“依据”向题.也就是说.如果知道我们的感觉可能欺编我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晓假象止于何、真理始于何呢?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某种明确观念的“依据”呢?在任何事情上,我们的大脑都会欺骗我们吗?抑或只在少数事情上?如果我们能够立足于事实,或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我们的观点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之上。
这个时候,科学可以大显身手了。对于“依据”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科学。科学能够为我们提供知识的“依据”,能够通过实脸和被反复证明的结果,向我们揭示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只有追寻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固守以真理自居的科学中的教条,我们才能成为高明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