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券违约事件此起彼伏,东北特钢、中铁物资、浙江交投等国企接二连三爆出债券违约事件。此举也影响到了债券发行,本月已有超过60家企业放弃发行债券,涉及金额近600亿元。那么这次的债券违约事件对股市会有什么影响呢?
对国内股市的影响
债市违约尤其是违约事件集中爆发后,券商、基金等债券持有人为满足流动性需求,可能对其资产组合进行调整,动用股市资金补充流动性,同时债市违约事件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导致股市出现波动。
分析来看,债市违约与股指波动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违约事件集中出现的交易日,市场恐慌情绪蔓延。4月20日,上证综指午后呈现断崖式放量下跌逾4%,深证成指下跌5%,创业板指数暴跌逾6%,截至收盘,上证综指2972.58点,跌幅2.31%;深圳成指10164.74点,跌幅4.13%;创业板跌幅5.60%,中小板跌幅3.97%。
同时,股市波动有所加大。债市违约集中爆发后,4月20日,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出现了年内仅次于年初熔断期间的振幅。当然,当前国内股市信心较为脆弱,其走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债市违约事件只是其中一个且未必是主要因素,两者的联动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总的来看,相对于银行间市场日均2.5万亿元、外汇市场(含即期、远期、掉期)日均600亿美元的成交额,目前较小规模的债市违约事件尚不至于对市场流动性、市场利率、汇率、股市产生较大的直接冲击。
但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未明显好转、信用风险可能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尤其是未来一段时期会有一批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低信用评级债券大量到期,后续债市违约风险值得密切关注,其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需持续跟踪监测,及时妥善应对。
另一方面,债市违约事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刚性兑付的“神话”,给投资者带来一定冲击和损失的同时,还可能对投资机构、发行主体、评级机构、债券市场等产生深远影响。为促进国内债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逐步纠正扭曲的信用定价机制,由“刚性兑付”担保的“高收益债券无风险收益率”回归至国债收益率,完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价格体系。
投资机构需提高对债市信用风险的理性认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信用评级机构需适应市场主体对信用风险揭示的准确性、前瞻性、及时性等多样化需求,提升信用评级的技术水平。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防范债市违约中的道德风险,积极推进债市风险的事前监测与事后处置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