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带大家熟悉下什么是折价和溢价吧。
在我印象里,债券发行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就是拿发行价格和票面价格进行对比。基金里面的折溢价和这个差不多,区别是比较的对象不同。
首先,大家要明白基金的折溢价仅仅针对的是上市交易的基金。比如我们常见的分级基金的AB份额大部分都是上市交易的。如果基金不上市,就没有交易价格,没有交易价格就没有比较的对象。
好了,上公式了。折/溢价=基金的交易价格-基金的单位净值。
如果>0,即价格>净值,则该基金为溢价;
如果<0,即价格<净值,则该基金为折价。
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的是折溢价率:
折/溢价率=(基金的交易价格-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的单位净值
比如一只基金的单位净值是1,但是交易价格是0.9,那么基金的折价率是10%;相反,如果交易价格是1.1,那基金的溢价率是10%。
一般情况下,分级基金的A份额经常处于折价状态,B份额处于溢价状态。
(这里提到了基金的交易价格,我就顺带把之前没有说完的杠杆在这里说了吧。之前在第2篇和第3篇里面提到了份额杠杆和净值杠杆,价格杠杆和净值杠杆比较像,区别是价格杠杆考虑到了B份额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考虑到了折溢价率的因素,所以价格杠杆更能衡量B份额基金的杠杆大小。价格杠杆=(母基金净值/B份额价格)*份额杠杆,大家比较净值杠杆的公式记忆好了。)
我们不能仅仅从折溢价来判断基金被低估或高估了。比如一只基金的折价率很高,看上去以为基金的价值被低估了,但是它的折价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就好比一只股票,它目前处于价格低位,谁又能肯定价格不会再创新低呢?所以说,基金的交易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在一定时期可能会脱离它本来的价值(即基金的单位净值),但是当它背道而驰太久了之后,就会发生套利行为。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理解套利,简单说一下,套利有跨市套利,跨期套利和跨商品套利,这次用到的是跨市套利,其它两种就不浪费篇幅了,以此类推。
当同一种商品在两个交易所中的价格差额超出了将商品从一个交易所的交割仓库运送到另一交易所的交割仓库的费用时,可以预计,它们的价格将会缩小并在未来某一时期体现真正的跨市场交割成本。比如说小麦的销售价格,如果芝加哥交易所比堪萨斯城交易所高出许多而超过了运输费用和交割成本,那么就会有现货商买入堪萨斯城交易所的小麦并用船运送到芝加哥交易所去交割。
简单说就是因为外因两个市场的同种商品的价格波动出线差价,这时进行一个市场买进,另一个市场同时卖出的操作,从中赚取波动的差价。
回到我们的LOF溢价问题,此次溢价就是基金场内交易价格超过基金本身净值,场内交易的LOF基金由于上市流通的份额少,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其二级市场价格或已失真,短期的暴涨暴跌可能是套利资金人为拉高价格所致。
而LOF基金本身也是可以按照净值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可以利用折价或溢价套利。
不过我也说清楚了,T+2的交易模式风险很大,因为两日的申购时间,LOF基金本身的净值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在这两天二级市场却会翻云覆雨,溢价还会出线较大的现象,也许两天后就快速恢复了,因为套利本身也是一个具有稳定市场功能的行为,套利者估计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们普通投资者也不是说就要干看着,这种分秒必争的特殊情况在国外很常见,套利也很专业化,量化,因为这次罕见的溢价,才可以融入普通投资者,一种风险最小化的投资方式。不过一再强调,入市须谨慎,风险小不代表无风险。
最好方式就是,出现溢价或折价,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买入LOF,然后在银行进行赎回,要快,过了这村没这店,套利者已经出发了,很快会平息这次溢价波动。
Wind数据显示,6月21日、22日,有三只LOF基金发生大幅溢价,分别是平安大华鼎越、西部利得中证500、新华惠鑫C。
截至6月25日,这三只LOF基金仍然保持着较高溢价率,溢价率分别为40.13%、10.81%、10.27%。
这不,公募都在空口白牙的说:“这可能并不是套利机会。因为根据公开信息,市场上是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的,所谓折价和溢价发行,只是通过CAPM对未来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偏好所带来的差异。
如果引发套利盘,高溢价会逐渐填平,而市场追捧热度,一级申购暂停、套利盘等因素有关,投资者应该谨慎观察。”真是默契,和摩根大通“抄底了”一个德行,大通让你去接盘,公募让你别去赚它们要赚的钱,大家都去套它们就吃得少了!不得不说吃相太难看!这种其实也是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