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斐波那契比率和矩形的认识可以回溯到占希腊时期,古希腊闻名于世的艺术创作正基于此。帕特农神庙到处可见黄金矩形的应用。斐波那契研究了希腊的数学比率,并依据他的发现标准化了这此比率,后来也通常被称为斐波那契比率。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将斐波那契比率奉为圭泉。时至今日,我们身旁的人造物体到处都是斐波那契比率的应用。看看几乎所有的十字架,垂直部分与水平部分的比率正是0.618。
尽管几个世纪以来斐波那契比率大量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但是心理学家们一直喋喋不休地争论,人们是否的确认为具有黄金形状(视觉上基十斐波那契数列或者比率),尤其是黄金矩形,比其他形状更美观。在《感知》(Perception)杂志1995年的一篇文章中,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格林教授通过数个实验显示,人们对黄金矩形没有可量化的偏好,但是同时提到,其他的几个实验显示,偏好的确存在。
抛开科学层而不论,黄金比例(斐波那契比率)依然是个谜,部分原因是,它的近似值总是令人惊奇地出现在自然中。
探索频道有一期特别电视节目“面部的斐波那契”,一位外科整形医生仅仅通过使用斐波那契比率,定位眼晴、眉毛、耳朵、鼻子、嘴和脸颊,便可在电脑上设计出一张脸。上述工作完成后,他摁下打印按键,脸部模型相当俊俏。然后他拿出几本时尚模特杂志,扫描了我们认为俊俏的男性或女性的脸部,并将它们放到之前设计的脸部模型上面,它们吻合得很完美。
接着他扫描了一些长得难看的人的脸部图,比如在恐怖电影中出现的,并为它们做出模型。不过,当将它们放到之前设计的脸部模型上面时,它们并不吻合。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颧骨要么太高,要么太低。他的结论是,人类的眼睛和大脑通过数字判新美丑。如果该数字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我们认定该人俊俏,反之我们认为很丑。图说明了脸部特征是如何与斐波那契数字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