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未来更有可能重复古巴的经历,还有另一个原因:这种做法在经济萧条时期比繁荣时期更具必要性。如果古巴不这么贫困的话,卡斯特罗也许不太可能会这么做。在当今的很多国家,当权者都在迫不及待地争取美国人投资建厂,这就为美国投资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难道不是在提醒我们,对那些在经济萧条到来时会大声斥责这些政策的反对派政客,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吗?因此,投资于拥有大批国外股份的企业,也许并不像眼前的收益指标那样显示得那么诱人。
在国外拥有大量工厂设施的企业,或许可以在几年内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业绩。但如果把这些来自国外的收益按国内收益对应的高股价转换成资本,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大量的利润以及某些更重要的资产,很可能会在转瞬之间灰飞烟灭。
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某些地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严重问题。因此,如果这些国外分支机构无法为投资者找到能在60年代规避国外竞争的出路,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安全的途径呢?我相信,肯定是有的。
在某些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里,获得并维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就是美国企业对抗国外低成本竞争对手的最有力的保证。持有这些股份的投资者,不仅不必担心国外低成本劳动力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威胁,反而有可能在不需承担外国高风险投资的前提下实现收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外国的研发成本低,那他们为什么不能马上成为技术领先者呢?答案肯定不在于美国比外国拥有更多有天赋的人才。实际上,这是因为某些技术过于复杂,而且很多技术拥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向,这让一些美国公司在某些技术性非常强的领域内,积累起无法动摇的优势,而其他外国公司则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也积累了同样稳定的领先优势。
因此,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找到一个保持领先优势的技术团队。换句话说,有些公司在各自领域(或是其中的某些重要部分)似乎拥有不可比拟的技能优势,因此,竞争的目标,无非是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创新。
明天,当他们实现了既定目标之后,又会想方设法再向前迈进一步。如果一个企业能做到这点,它就应该像对待国内竞争一样,根本不必担心国外竞争。这样的企业同样可以分享国外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在60年代形成的优势。如果公司的产品线在技术上做到无与伦比,外国人肯定想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
事实上,在外国工业刚开始腾飞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购买欲望。但直到现在,这些潜在的外国客户还要受到当地政府配额的限制。不过,在进入60年代之后,这将并不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对于这些在技术上占优势的企业,他们也许会拥有一个在几十年前不可想象的,规模庞大的海外市场。
最后,如果企业拥有外国人无法比肩的优异产品,而且又在国外建立工厂,那么,他们就能规避以抵制国外企业为目的的税收或政府征收-而那些不幸的企业,则不会碰到这样的好事。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众人皆知,但在这里,我们还是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它的极端性体现在法西斯对大多数犹太人的屠杀,但也有一小部分犹太人却过得无忧无虑,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希特勒迫切需要的技术才能。
同样,如果一个公司拥有大多数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的生产某种,关键产品的专有技术,而这种产品又是其他国家追切需要的,这就会让企业在与敌对国家政府的讨价还价中占有优势。如果说希特勒这个例子似乎有夸大其词之嫌,那么,某些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经历也许值得一提。这些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在这里落脚,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约定或是默契,而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些公司拥有自己所需要的运输和销售石油产品的营销设施。
正因如此,这些公司才未受到冷落。在一个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度里,了解如何生产这个国家最需要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所有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防范60年代国外竞争的秘诀,与寻找优秀投资所依据的规则,并无二致:它不在于是否存在国外竞争。
在寻找优秀的投资目标时,如果投资者完全依赖自己是否拥有出众的管理与出类拔萃的技术,并在国外竞争形成真正威胁之前证明自己的投资价值,那么,他根本就不必顾虑60年代的国外低劳动力成本。只有那些产品易于被外国企业复制的平庸企业,才有可能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