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枢的级别问题,其实在上文中已经介绍了一部分,但“级别”作为缠论中的重中之重,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单独列出一节来讲。
走势的级别由走势自身的中枢级别决定,而中枢的级别则由构成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的级别决定,按照这样的系统可以不断地次级别下去,直到1分钟走势。在1分钟走势图中,可以看到的最小级别的中枢是一个“十字星”K线,再高一级别就是三根K线的重合。但在实际分析与操作中,往往不需要分析得这么细致,分析某级别的走势,往下两个级别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首先,任何一个走势类型的完成必定是在形成该级别中枢之后。比如说有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上涨走势,那么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中枢是必定要形成的,于是任何一个30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如果要完成,a+B+c式的三段走势是必需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走势类型要完成,至少要在K线图中呈现出三段走势特征。如上证指数中的年线级别中枢,在年线级别K线图中看就是下、上、下三段,但在次级别,即季线级别走势图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下、上、下三段走势所呈现出的三段走势(见下两图)。
其次,某级别的走势类型或者中枢,与某级别时间周期的行情图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1分钟图中也可以通过一级一级走势的划分,将年线中枢分辨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30分钟的中枢在30分钟的行情图中往往看得更加清楚,但有些就可能在日线或者15分钟行情图上看得比较清楚,这个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考察了。
图一
上图中,上涨A与上涨B的区间内,相对应的MACD红柱子需要各自把面积加起来才能对走势是否盘整背驰进行辅助判断。两段走势本身是30分钟级别,在上图的60分钟图中尚且不是很明显,何况在30分钟图中!这时就可以调用不同级别的图形来看,以使判断更加直观一点。
图二
图二是与一同样时间里的走势图,不过是日线级别的图形。比较起来,同样的走势,在日线中图形的清晰度以及分析的简便性都大大提高。当然这种级别的区别不是唯一的,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关键是学会在不同级别中切换,寻找最有利于分析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