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读者朋友而言,非常希望在有关估值的方面找到某些“应用诀窍”,比如“在几倍的市盈率就可以闭着眼睛买了,到了多少倍的估值就应该卖了”等。因为这也曾经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试图寻找的一个答案。
但看得实际情况越多,对估值的思考越深入,笔者就越是认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根本没有哪一个估值指标是所谓的“万能指标”。那种抱着寻找一个万能的估值计算方式以驰骋天下的想法,是注定要失败和吃苦头的。与这一愿望相反,研究这些估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从本质上去理解各个指标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就是为了不再简单地生搬硬套”就是为了建立起多角度的观察窗口。
在一些投资名家的著作中曾经揭示过一些较为详细的估值公式:
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过一个内在价值的计算公司:
每股内在价位=每股收益*(2*预期未来的年增长率+8.5)
仅设一个公司当前每股收益是0.5元,预期木来的增长率足15%,那么计算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应当是:0.5*(2*15+8.5) =19.25倍市盈平。这里的“预期未来的增长率”是指5-10年的一个较长时期的平均增长率,8.5是格雷厄姆认为企业的增长率为0时的合理市盈率。
约翰·邓普顿也曾表述过一个寻找股票的标准:
用当前每股价格l未来5年的每股收益,股票的文易价格不超过这个数字5倍。
假设一个公司当前的每股价格是15元,未来5年的每股收益每年增长10%,5年后的每股收益将足1.77元(以当前市盈率巧倍为基础推葬),以15元/1.77元=8.47倍。显然按照此标准来看该股票缺乏吸引力。
这些公式确实能够展现这些投资家的一些投资倾向和特点,也可以提供一个粗略的参考。但如果试图以这些公式去包打天下其后果恐怕堪忧。其实仔细看看这些公式就会明白,最重要的变量因素依然是对企业未来几年增长情况的预估。没有任何一个估值方法可以脱离开对这个主要问题的研究,但如果投资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增长的估计问题,那么最困难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至于为什么0增长的市盈率应该是8.5而不能是9或者?为什么总回报率与市盈率的比必须大于0.7而不是0.5?很难说这是什么铁定的标准,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反映不同投资者的经验和对风险的容忍度的不同而已。但坦率地讲。笔者认为任何一个过于量化的估值标准都有教条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