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的简单介绍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平衡方程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基本的财务报表,其他各种报表要么是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要么是对它的一个补充说明。目前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使用的是账户式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叫做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及存在形态、分布。通俗的说,表的资产方是管生产的,企业只有运用资产方的资源才能生产出老百姓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凡是跟企业生产相关的项目都列示在表的资产方。
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
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叫做权益项目,包括债权人权益(企业的债务)和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来源。简单而言,企业所有者给企业投了钱或提供了其他形式的资产,他在企业就应当享有相应的权益;而企业的债权人, 因为以债务的方式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资产给企业,他当然也应当占有与相应的权益。他们的权益状况就反映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的各项中。右边项目只对生产起间接的作用,但它能影响资产方的利用效率。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部分构成,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会计要素。
资产 前面我们提到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定义我们能看出一项资源是不是企业的资产主要看是否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它不是由现在正在进行的,或未来将要进行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资源。例如,企业已与某公司签署了购入某原料的购销合同,这一业务属于正在进行,但还没有形成企业拥有该资源的结果;再如,企业的一项未决诉讼虽已有胜诉把握,届时可得到百万元的赔偿,但这也不是资产,只能是或有资产。因此均不能列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
第二个条件是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必须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拥有资产,从而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源中获得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而且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的使用中获得经济利益。以融资租赁为例,对于所租借的资产,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条款规定的租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到租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这些资产的权利,在租期内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当视为企业的资产。而企业没有买下矿产使用权的矿藏、工厂周围的空气等,都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第三个条件是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但经济资源不等于资产,只有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才是资产,这是资产内在的木质特征。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目的是取得资产的效能,这一效能将会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不具备这一特征的不应属于资产。例如,某企业因育目引进,使进口的自动生产线中的后道工序的设备无法使用,价值60万无,闲置了近十年,而在这十年的会计报表中都将其按未提折旧的价值列入固定资产项下。显然,这种列示没有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情况,虚增了资产,少列了费用,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而,在新须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长期闲置不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这就基于这一概念。
对资产可以做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流动性以及按有无实物形态来分类。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通俗的说,就是指企业欠了别人的债务,如果是别人欠企业的,则形成企业的资产。如果我们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从负债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析出负债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应当承担的义务。负债应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当前存在的现时义务。它既不是发生过的而已不存在的义务,也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义务。如,未决诉讼中若因败诉而可能承担的经济赔偿义务,只是一种或有负债而非企业负债。
例如,企业签署的购销合同中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义务条款,但这些义务在履行前因未形成交易而没有计量且并未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不构成负债。
第二,只有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义务才是负债。负债是现时的义务,但现时义务不都是负:债。只有现实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才是负债。如果因企业没有履行合同而给对方带来损失,按照合同条款规定并经司法裁定,则企业因违约责任带来的经济赔偿义务才是负债,因为这一现时义务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三,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特定的日子清偿债务。负债多以资产或劳务偿还,但偿还方式不只是资产或劳务。在特殊情况下,企业债务可以用其他方式偿还。例如,当前的债转股,是我国为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促进国企改制实行的过渡性措施。对于负债企业,是以变债务为股权来偿还负债的。这种方式比照一般偿还方式而言,其经济利益的现时流出虽然没有,但因债权人成为企业的股东,因而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出也转变为逐期的分红派息。
按流动性分,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这里的流动性是指负债偿还期的长短。预期在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短期债务。而有些企业经营周期超过一年,预期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也属于短期债务。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除以上情形以外的负债,即为长期债务。如:偿还期为5年的应付债券、3年期的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同时对企业的资产享有相应的权益。其中,属于所有者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属于债权人的权益则称为负债。就其定义而言,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这意味着,企业里所有的东西,除借来的以外,都是所有者的。对于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也有不同的叫法。独资企业称为业主权益,股份公司则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为留存收益。相对于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属于变异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所有者权益属于产权范畴,但不同于一般产权。例如,个人所有的房屋可自用、可捐赠、可出租、可卖掉,其权利在法定范围内不受干涉。而属于企业投资人的所有者权益却不同于一般产权,如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即所有者的投资不得任意抽回,而其收益也不能任意使用等。
第二,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不是全部的经济利益,而是剩余经济利益。定义规定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责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这一定义内容不仅明确了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方法和数额,而且也明确了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不是全部经济利益,而是剩余经济利益,同时又规定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的地位和顺序。因为,站在债权人角度,企业的负债也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而所有者权益这一要求权排在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之后,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剩余经济利益。
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債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
对企业资产的剩余利益,在数量上也就体现为资产减 企业所有者权益可分去负债后的余额。其数额的大小取决于股东投资额的为两个部分,一是股多少及企业经营的好坏。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实现了利东对企业的出资额,润,所有者权益将随之增加;否则,所有者权益会随称为实收资本; 二是着亏损而减少。可见,企业的所有者承担企业最终的企业运用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风险,同时也享受着最终的权益。
企业所有者权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股东对企业的出资额,称为实收资本;二是企业运用资本从事
业的出资额,称为实收资本;二是企业运用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盈余,称为留存利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各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人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总额。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一个注册资本的概念。注,册资本又叫法定资本,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成立时向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应有资本。国家规定,注册资本应与实收资本相一致。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由非分红性的股东或业主人资以及非经营性的资产增值两种形式的增资形成。前者包括股票溢价、非股份有限公司的业主实际缴付的出资超过其应缴资本之差额,以及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和接受的捐赠财产形成的公积,而后者即为对法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后,其重估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按规定所形成的公积。它们无需偿还,也不享受利润的分配。资本公积主要用于弥补亏损,或者按法定程序转化为资本。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大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食堂等方面的支出。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制企业所、食堂等方面的支出。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S%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一般盈余公积则可以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两类,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弥补公司亏损。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非公司制企业也可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而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公司制企业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或类似机构的批准提取。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为依据提取,而后者则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与盈余公积相对应的资金,一经提取,形成盈余公积后,在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其目的是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增强企业实力及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保护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现在未指定用途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而言,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分配有较大的自主权。具体而言,
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本期捉取的各种盈余公积-本物分配給投资者的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中,该项目如果为负数,则表示企业还有未弥补的损失。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能反映企业在这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企业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数量以及企业是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的;还可以,分析出企业资金来源及其运用;同时也可以分析出企业的经营业绩等企业的基本运营情况。其作用具体说来如下:
资产负债表向人们展示了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由于不同形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出一定的判断。
把流动资产(一年内可以或准备转化为现金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债券、短期投资等)与流动负债(一年内应清偿的债务责任)联系起来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短期债权人尤为重要。
通过对企业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及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其举债潜力作出评价。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的比重越大,企业清偿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进一步举债的潜力也就越大。
通过对企业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的变动情况,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表对信息使用者的作用极其有限。只有把不同时点的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同样,将不同企业同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还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相对财务状况作出汗价。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比较,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作出评价。如可以考察投资报酬率、存货周转率、债权周转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