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一些比较重要的研讨会,听到一些大牌专家在公众面前几乎无意识地流露出对G20的期许,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如果把公众预期的胃口吊高了,再好的结果都属于“符合预期”;如果没什么预期,那任何好一点的结果都属于“好于预期”。所以,不要一边说要管理预期,一边却无意识地刨掉预期管理的基础。
其实,一场大的国际格局演变刚刚开始,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是当今世界的常态,根本不会通过一次G20峰会的召开而变得更加稳定。在这样的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以各种形式会面、交谈属于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没必须也没理由对一些特殊的会面给予过多的期待,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这是自然规律。
但是,最近一些网络传播的“小道消息”显得十分刺眼。有则称:中美之间已经如何如何达成共识,已经如何如何缩小分歧,就等什么一个时间签署什么协议。真的吗?我看这样的发布居心叵测。最近,看到中国外交部、商务部频频针对中美贸易回答记者提问,而从这些回答看,在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上,原则性很强,而美国始终也没有放下手里的大棒,比如美国针对中国修改“301”条款,花样翻新地制造各种不利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玩法,明显缺少诚意。
高层前不久明确指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际影响。这实际是希望告诉我们,无须过度担忧,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从近期一些学者的言论看,这一点似乎也已经达成共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共识: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场持久战,是全球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中国所无法回避的现实。实际上,2016年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的带动下急速升温,据WTO刚刚公布的数据,2016年之后,世界各国新增各式贸易保护措施400余项,创下历史之最。
正因如此,搞好我们自己的经济才是硬道理,这一点现在也是上下之共识。中国政府将长期坚持内需拉动的经济安排已经或正在不断推出,而对外经济政策也更加精准地指向“一带一路”。这并不是说中美经贸关系不重要,而是不能指望它好到哪去。这就像两个人搞对象,说好:必须两个人都愿意才行;说不好,其中一个人说不愿意就可以了。其实,所有国际经贸关系不存在“一厢情愿”,这是基本常识。具体到中美经贸关系,完全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美国发现自己走那条不可持续的经济道路已经难以为继,而通过一意孤行的方式去改变,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既然如此,中国投资者尽可以超脱一点,应当更加淡然地面对中国经贸关系,把这件事交给政府去处理,而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价值发现。但现在一个很明显事实是,“小道消息”和官方信息形成对立,更重要的是,一会儿带给市场极吊胃口的“好消息”,一会儿是夸大其词地“指着蚂蚁说大象”。这种忽左忽右的信息显然会导致投资者的无所是从,结果就是投资者退出而导致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放大市场风险,一波一波地洗劫投资者信心,这不是对中国股市最根本的伤害吗?
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中国金融管理当局需要不断地、持续地、更加精心、更加负责地对待市场预期问题,而不是运动或刮风式地一阵一阵。为什么会出现运动或刮风式的预期管理?关键是许多金融主管机构没有将预期管理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严重缺少责任意识。其二,中国股市投资者必须学会关注大道消息,官方和权威消息,但话又说回来了,官方消息不及时、不持续,必定会给小道消息以可趁之机。
大家都看过电影,二战期间,各国政府必须每日,甚至每时向全社会公布战争进展的各种情况,好的信息有利于激励国民信心,不好的信息可以让国民做好心理准备,这是预期管理的重要路径。所以我们建议:中国经济舆论应当采取“特殊时期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权威声音的发布力度,时时刻刻关注市场言论,时时刻刻给出正确解读,要不厌其烦,哪怕车轱辘话也是必要的,因为正确的市场认知是需要不断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