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制度对波动性和交易量影响的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卖空制度绝大部分的理论研究仍集中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其他的指标,如成交量、波动性、流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可喜的是,近年来金融学界开始越来越重视卖空限制对于价格以外的其他交易变量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Scheinkman和Xiong (2003)构建了一个行为金融学模型,分析了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交易量和波动性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他们的模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时间模型,其背后的逻辑与Harrison和Kreps构造的模型非常相似。他们假设存在两种类型的投资者,同时,投资者具有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特征。在动态模型中不断有新信息产生,而这些新信息决定着股票的基本面价值。但是这两个类型投资者只能观察到不完整的信息信号,并据此推断真正的信息是什么。可惜这些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特征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地推断信息。相对而言,总是一种类型投资者过于悲观,而另一种类型过于乐观。随着信息的不断产生,这两种类型投资者处在不断转换之中—此刻的乐观投资者可能在观察到新信号之后变成悲观投资者,反之亦然。这种投资者看法的相对转换导致两类投资者之间发生股票买卖交易。特别是在卖空限制存在的条件下,股票同样被赋予了一种类似期权的附加值,因为股票的拥有者(此刻的乐观投资者)可以将其出售给未来的乐观投资者而获益,这与Harrison和Kreps的逻辑是极为相似的.更重要的是,Scheinkman和Xiong的模型还预测了卖空限制将会增加股票的交易量和价格波动性,因为在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条件下,投资者总会在相对角色转换时卖出和买人股票,从而导致交易量增加和价格波动性增大。
Bai, Chang和Wang (2006)则以一个理性预期均衡模型为基础,讨论卖空限制对价格和波动性等变量的影响。在他们构建的模型中,同样存在着内幕信息交易者(informed trader)和非内幕信息交易者(unin-formed trader),其中,前者掌握着一些后者不知道的内幕信息。同时,内幕信息交易者还有着除股票之外的其他投资机会,这也是非内幕信息交易者所无从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