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金融史,泡沫的身影无处不在。20世纪90年代,被虚幻的大泡泡吹上了天的日本最终难逃泡沫破裂,跌落地狱的修痛。导致其持续19年在饱沫经济崩盘的深渊中饱受磨难,至今仍未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这就是后来人尽皆知的“失落的十年”(Lost Decade)。
悲剧始于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广场协议》(PlazaAccord),即五国政府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调减,以此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广场协议》后,五国政府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各国竟相抛售美元,美元继续大幅贬值,《广场协议》签订时,美元兑日元汇率在1:250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三个月内,美元兑日元汇率狂跌到1:200左右,跌幅达20%。到1987年,美元兑日元汇率最低曾一度跌至1:120。两年多时间里,美元兑日元汇率贬值了一半,而日元兑美元汇率则升值了一倍。
美国压迫日元升值的结果引发了日本经济的超级繁荣。由于日本储蓄串高、货币坚挺,并保持极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日本公司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市场上融资,增强其竞争优势。于是,日本产业资本迅速从生产领城流向资本市场,导致泡沫经济泛滥。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土地供应有限,特别是日本颁布了一些法律禁止兴建高楼大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供应不足,不动产奇货可居。日本的一些企业一方面借机利用公司股票和地产抵押从银行获得大笔现金,再拿到资本市场上炒作赚钱, 的资产价格犹如火箭炮般频频冲高,这种资产价格高于企业负债的太平盛世幻想刺激更多企业一试身手,日本的银行也在抵押融资中尝到了甜头,纷纷涉足房地产热潮。
日本企业在抵押的同时疯狂大量买地,其交易价格远远超过了土地的原有价值。日本国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1985年,东京的商业地价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到了1988年这个数字就基涨到了334.2,短短3年,日本的商业地价就暴涨了近两倍,日本东京中央区的地价更是上涨了3倍。1989年,东京银座地区的繁华地段一平方米售价1亿日元(相当干100万美元);1990年,仅东京地区的地价以美元计价,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这一超级泡沫令人叹为观止。一块澳大利亚人25年前以25万美元买的1.5英亩地,当时居然在东京以4.5亿美元天价成交(这些不是饱沫是什么呢?)。
当时的东京股市也异常火爆,种种疯狂之举不胜枚举。日本 的股票相对于公司盈利而言,已处在一个很惊人的价位上,相对于美国股市而言,日本股票个个高得惊人。纽约证券交易所 的平均市盈率约在15倍,而东京股票交易所 的平均市盈率是美国的4倍。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市盈率居然达到158倍。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日本商人举着钱大肆收购企业,并以不断飚新的天价在艺术品市场上买走各类艺术品。
1988年罗杰斯公开表示,他看空日本金融机构。这年秋天,他开始做空日本股票。1989年1月的《巴伦周刊》年度投资圆桌会上,当马里奥·加贝利,彼得·林奇、阿齐·麦卡拉斯特、奥斯卡·谢弗、约翰·奈夫、迈克尔·普瑞斯、费利克斯·朱洛夫等一干金融界翘楚围坐一堂时,罗杰斯表示,现时正是做空日本证券的良机。“日本股市的市场宽度(breadth)极度恐怖,只要查看一下日本公司的股价走势图就可以发现很少有公司的股价真的上涨。这一情况极像1987年的美国股市,我所知道的是,如果我赚的钱都是靠卖空赚来的,那一定是出了问题。”。他建议,现在完全可以做空日本的金融机构、券商,但他没有做空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