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阶段的价量分析
1.底部的概念
所谓底部,通常是指某一区域而不是具体的点位,因此,底部自身的构造便主要由价格、范围(高度)和时间跨度(宽度)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一般是指股价由下跌转为上升的转折点(区域),它可以是上升途中的回档,也可以是下跌途中的反弹折返。这种转折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急速的过程。在底部股价可能是急剧振荡的,也可能是平缓波动的,由此形成了V型底、圆弧底、双重底等各种不同的底部形态。
根据行情的规模大小我们可以将底部划分短期底部、中期底部和长期底部。短期底部是指股价经过一段不长时间的连续下跌之后因导致短期技术指标超卖,从而出现股价反弹的转折点(区域);中期底部是由于股价经过较长时间下跌之后,技术上严重超跌,或者借助于某些利好、或题材所产生的历时较长、升幅可观的弹升行情的转折点(区域);而长期底部则是指股价经过长期下跌之后,空头行情完全结束,多头行情重新到来的转折点(区域)。
2.短期底部
短期底部以v型居多(从日K线图或60分钟K线图可以明显看出),发生行情转折的当天经常在日K线图上走出较为明显的下影线,在探明底部前.常常会出现2-3根比较大的阴线,也就是说,每一次加速下跌都可能形成一个短期底部,此时价量关系特征主要为经典的价跌量增或价跌量减模式,少数为价跌量平模式。短期底部之后,将是一个历时很短的反弹,这一反弹的时间跨度多则三五天,少则只有一天,反弹的高度在多数情况下很难超过加速下跌开始时的起点(下图),
3.中期底部
中期底部各种经典形态出现的可能性都有,其中W型底和头肩底出现的机率多些。中期底部一般是在跌势持续时间较长(至少在10周以上)、跌幅较深(大盘下跌15%、个股下跌30%以上)之后才会出现,价量关系特征主要为经典的价跌量减价、价跌量增模式,而价跌量平模式相对较少。在到达中期底部之前往往有一段恐慌性加速下跌,此时段的价量关系特征为价跌量增模式。中期底部的出现,一般不需要宏观上基本因素的改变,但却往往需要消息面的配合,最典型的情况是先由重大利空消息促成见底之前的加速下跌。然后再由于利好消息的出现,配合市场形成反转。
中期底部之后,会走出一个历时较长(一至数周)、升幅较高的上升行情。这段上升行情中间会出现回调整理。大体来讲升势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低位斩仓者的补货盘为主要推动力,个股方面优质股表现最好,此阶段的价量关系特征一般为价升量温和增加模式;第二段由炒题材的建仓盘推动,二线股轮番表现的机会比较多,此阶段的价量关系特征一般为价升量增的经典模式;升势的第三段是靠投机性炒作推动的,小盘低价股表现得会更活跃一些.此阶段的价量关系特征一般为价升量减模式。在中期底部之后的升势发展过程中,会有想当多的市场人士把这一轮行情当作新一轮多头市场的开始,而这种想法的存在正是能够走出中级行情而不仅仅是反弹的重要原因。
4.长期底部
长期底部是熊市与牛市的交界点,长期底部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导致长期弱势形成的宏观政策、基本面利空因素正在改变过程当中、无论宏观基本面利空的消除速度快慢,最终的结果必须是彻底地消除;其二是在一个低价股水平的基础上投资者的信心开始恢复。长期底部之后的升势可能是由政策、某种利好题材引发的,但利好题材仅仅是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已,绝对不是出现多头行情的全部原因,也就是说,市场须存在出现多头行情的内在因素、才有走出多头行情的可能性。而这种内在因素必须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金融环境的根本改善。
长期底部的形成一般有简单形态和复杂形态两种。所谓简单形态是指潜伏底或圆弧形底,这两种底部的成交量都很小。市场表现淡静冷清,而复杂形态是指规律性不强的上下振荡。长期底部构筑阶段的价量关系特征主要为价平量平或价平量增模式。长期底部走成V型底或小W型底的可能性不大,见底之后将是新一轮的多头市场循环。
需要提醒的是,底部的确认,往往需要从供求状态、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分析结合才能对股价的运行形态作出一种准确判断。真正底部往往只有在走出底部后才能确认,任何人的提前分析仅仅只是预测,因为,底部是一个区域,而不是具体的点位,更不是许多散户认为的最低点。
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
作为股市上的投资者应当十分重视中期底部与长期底部的形成。一旦看准中长期底部出现,可以重仓参与,而对于短期底部,可以短线参与或放弃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