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是什么?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
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
锂电池目前普遍应用于手机、移动电源与电动汽车领域,并在前两大领域应用成熟,而因为锂电池容量与体积成正比,目前的锂电池技术无法完美解决电动汽车续航与电池大小的问题,因此电动汽车与动力锂电池产业一直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让许多动力锂电池产业链(尤其是下游厂商)犯难。
随着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加上政府对动力锂电池的推广与补贴,未来该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未来锂电池需求量将大大提高,预计到2018年,锂电池产值将达860亿美元。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将促进锂电池市场快速发展,并为锂电池产业链厂商提供发展良机。
华自科技(300490)、凯恩股份(002012)、大港股份(002077)、德赛电池(000049)、欣旺达(300207)、永太科技(002326)
锂电池概念股一览:
国轩高科:于南京新建5GWH动力电池产能,着眼长远发展
国轩高科002074
事件概述据公司官网报道,公司位于南京六合区的年产5GWh动力电池(电芯)项目于3月27日奠基。
投资要点
适度扩产,分享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
我们曾于此前报告统计测算,公司2017年底拥有动力电池(电芯)产能7.1GWh;如相关建设推进顺利,预计2018年底、2019年底产能将分别达到13.8GWh(含三元8.6GWh)、15.9GWh(含三元9.6GWh)。如南京六合5GWh项目建设顺利,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底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20.9GWh。我们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于2020年、2022年分别达到200.0万辆、315.6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未考虑冗余)78.5GWh、122.6GWh。公司适度扩产,将为主业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产能支持。假设未来电池pack价格下降至1元/Wh(含税),则5GWh电池产能全部达产后可带来43亿元税后收入增量。
积极拓展物流车与储能新市场
据公司此前公告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于2月初与在2017年纯电动卡车市场销量排名全国第三的大运汽车签订协议,公司将于2018年向大运汽车供应6000套动力电池组(按每月实际下单为准),合同总额约7.5亿元,合作车型单车电池电量约90kWh,满足约4吨纯电动轻卡约200km续航里程。据公司官网报道,公司于1月初与中国铁塔签订动力电池梯级再生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将推动梯级动力电池在通讯基站领域的应用;公司作为梯次电池利用标准起草和梯次电池残值估值两个小组的核心成员,参与行业和产品标准制定。我们认为,物流车与储能市场将为公司贡献一定的业务增量。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将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9.2亿元、10.7亿元、14.4亿元,对应当前股本下EPS0.81元、0.94元、1.27元,对应25.6倍、22.0倍、16.3倍P/E。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补贴退坡致动力电池市场价格承压;业务拓展或低预期。
当升科技:签订合作协议打开产能瓶颈,卡位高镍三元享受技术红利
当升科技300073
签订合作协议,缓解高镍产能瓶颈。协议约定计划建成年产10万吨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规划产能5万吨/年,计划投资30亿元,于2018年内开工,分三个阶段建设。同时拟投资1亿元建设工程技术研究院及办公设施。公司18年初锂电正极材料产能约1.6万吨,江苏当升三期工程建设落实后,19年底公司产能有望达到3.2万吨,但新增产能规模仍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市场需求。此次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布局,加快新产能建设步伐,弥补现有高镍三元材料产能不足的缺口,有利于公司快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巩固市场地位,扩大高镍动力产品销量。
把握政策与区位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补贴+双积分”政策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鼓励车用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性能升级,加速汽车电动化进程。高镍三元材料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优异性能逐步成为市场主流。金坛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优越的招商投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包括北汽新能源、众泰汽车、CATL、中航锂电、鹏辉能源等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公司在金坛地区投资建设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享受国家、江苏省、常州市及金坛区等各级政策支持,降低投资建设成本,同时,产业集群有助于公司和相关客户进一步强化业务合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高镍化趋势带动公司单吨加工费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在高镍化趋势下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逐渐下降,但由于技术难度大,设备要求高,行业良品率低的原因,高镍加工费比其他材料高,正极单吨的毛利在提升,而实力突出、良品率高的当升科技将会享受技术红利。2018年年初公司总产能为1.6万吨,其中6千吨消费类正极(2千吨LCO,4千吨NCM523),1万吨动力类正极(4千吨NCM523,2千吨NCM622,4千吨NCM811)。2017年公司正极出货量在1万吨左右,2018年出货量有望达2万吨。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评级不变:考虑到公司产能瓶颈打开,有望在19年逐步释放,我们上调公司2020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4.07亿元和7.94亿元(原盈利预测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4.07亿元和5.89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0元/股、0.93元/股和1.81元/股,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4倍、33倍和17倍。维持“买入”评级不变。
长城汽车:电动智能齐发展,高端突破再前行
长城汽车601633
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夯实产能基础:
长城汽车是中国最大的SUV制造企业。目前,旗下拥有长城、哈弗、WEY、欧拉四个品牌,产品涵盖SUV、轿车、皮卡三个品类。目前,公司拥有保定(含徐水区)、天津两大生产基地。俄罗斯图拉工厂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投产,预计产能8万辆。重庆永川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19年底建成投产,预计产能25万辆。
坚持聚焦SUV,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
2017年,公司新老车型更替基本完成。年度内,公司推出全新哈弗H6以及豪华品牌WEY系列VV7,VV5等车型。新车型上市后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助力公司结构改善及盈利水平恢复,促进长城汽车进一步巩固SUV市场领先地位。2018年还有更多重磅车型值得期待。
新能源与智能驾驶双管齐下共发展:
长城汽车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与宝马签署合作意向书,以增资入股方式获得河北御捷25%的股权,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PilbaraMinerals的新增股份等都将助力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城汽车于2017年正式发布了“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并计划率先在WEY品牌车型上搭载i-Pilot1.0系统,实现美国SAEL3+级别自动驾驶。同时就智能驾驶技术各版块分别与博世、德尔福、瑞萨、百度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提升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及布局。
看好公司业绩稳步回升,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17年公司业绩触底。
我们预计随着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上移,WEY品牌开始发力,从2018年开始业绩增长驱动力将发生变化,公司进入“后哈弗H6时代”,看好今年营收和毛利水平双双大幅回升。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30/82.03/105.54亿元,EPS分别为0.84/0.90/1.16元,对应最新收盘价PE分别为13.4x/12.5x/9.7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车市竞争激励程度加剧;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电动化、智能化战略推进不及预期。
赫美集团:奢侈品运营资源加速整合,影响短期业绩
赫美集团002356
商业资源整合加速,影响短期业绩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0亿元,归母净利润1.44亿元,EPS为0.46元,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由于1)商业业务并表存货跌价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在增加;2)崇高百货尚未并表影响(17年承诺3500万利润)。公司拟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7股。
2018Q1,公司收入6.27亿,归母净利润230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08万元。18Q1收入与利润略低于预期,主要因:
1)崇高百货尚未并表影响较大(18年承诺全年5250万利润);
2)主要代理品牌ARMANI调整旗下产品线,部分品牌门店关闭所致;
3)商业资源整合进行中,短期存货跌价计提占比较高,资产减值损失在销售收入中占比达到12.37%。
公司公告,预计2018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变动区间为0.6亿元至1亿元,变动幅度为-29.55%-17.42%。我们预计,公司商业资源整合有望在18H1初步完成,届时业绩将加速释放。
服饰业务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提升
18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5.94%,同比提升明显;销售费用率达19.57%,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因服饰业务占比大幅提升;管理费用率为15.26%,财务费用率为3.96%。18Q1,公司净利率为6.41%,基本符合预期。
奢侈品运营资源加速整合,与尚品网合作可期
公司17年先后收购了上海欧蓝、崇高百货及彩虹集团中国区等国际品牌运营商,并加速剥离非相关资产。目前,公司运营管理近40个高品质国际品牌,门店超过200家,遍布国内七大地区近50个城市中的130多个商业地产,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初步建立。
风险提示
收购企业业绩未达预期;奢侈品行业海外消费回流状况不及预期。
奢侈品运营资源加速整合,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我国奢侈品运营领域龙头企业,渠道运营的经验丰富,激励机制良好,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享受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海外消费回流的红利。预计18/19/20年EPS分别为0.84/1.18/1.55元,维持“增持”评级,建议关注。
正海磁材:永磁材料、新能源电机驱动业务营收双双取得突破,业绩回升,维持增持评级
正海磁材300224
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382.12%,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03.26%;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382.12%,对应每股收益0.03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1199.18%,符合预期。
钕铁硼磁材和新能源电机业务盈利水平共同提升促进业绩增长,汇兑损失增加拖累业绩!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钕铁硼磁材在汽车EPS、节能环保空调、新能源汽车领域销售数量大幅提升,销售收入利润明显改善。新能源电机驱动方面,1-3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8.2万辆,同比增长145%。在新能源汽车政策逐步明朗,销售好转的环境下,公司充分把握核心客户产品需求,推进客户战略合作,新能源电机驱动系统业务订单和收入同比大幅提升,毛利率改善。磁材和电机两大主营业务共同促进业绩同比改善。但是,报告期内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汇兑损失增加使得财务费用(相比2017年一季度增加1亿元),较大程度拖累了利润水平。
销售订单情况良好,在建工程持续推进,公司未来业绩企稳好转!第一季度完成钕铁硼永磁材料订单2.31亿元,新增订单2.90亿元,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订单0.75亿元,新增订单1.0亿元(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订单完成仅10.55%),公司订单的快速增长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公司2000吨/年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扩张项目、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浦江项目稳步推进,显示了企业扩张和降低成本仍在持续之中;行业层面,预计2018年伴随中小型机组的放量风电领域将重回增长,促进钕铁硼磁材销量。新能源汽车方面,2018年预计整车国内销量将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速超过40%,预计大郡业务订单较去年将持续改善。不过,我们注意到报告期上海大郡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从年初的53%提高到91%,应收账款有2.5亿元,高集中度和高应收账款可能带来一定经营风险,应密切关注。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在钕铁硼磁材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领域布局深厚,具有较强的龙头优势,将长期享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增长的红利!一季度业绩符合预计,我们维持公司2018-2020年的净利润预测1.17亿元、1.63亿元、4.39亿元,对应目前股价的动态PE分别为55/41/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飞凯材料:从进口替代到海外扩展,新材料龙头扬帆起航
飞凯材料300398
新材料平台型公司。
公司以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起家,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电子化学品领域,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外延并购等方式切入显示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领域,目前已打造成为以光纤涂料、显示材料及半导体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平台型公司。
受益国内液晶面板行业大发展,液晶混晶快速增长。
大陆液晶面板行业近几年快速增长,2017年BOE(京东方)在多个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我国正在承接面板行业转移的大潮。下游的快速扩产必将带动上游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预计至2020年,大陆厂商液晶混晶需求量有望从目前的320吨快速增长至570吨,2017年国产化率为30%,后续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子公司和成显示是国内液晶混晶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充分受益国内厂家的大发展。此外,和成显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7年公司已有部分境外客户处于产品测试过程中,后续有望贡献新的增量。和成显示承诺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8000万、9500万、1.1亿元,预计和成显示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
布局半导体封装领域,受益国内半导体大潮。
公司收购长兴昆电60%股权、大瑞科技100%股权以及利绅科技45%股权,三家企业分别从事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半导体封装用焊锡球以及封装用电镀液,下游客户涵盖日月光、安靠等大型封装厂。公司一方面丰富了半导体领域的产品线布局,另一方面拓宽了客户资源,后续有望协同发展。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飞凯材料原有主业光纤涂料稳定增长,公司围绕显示材料和半导体封装材料布局,有望充分受益国内显示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业绩实现快速成长。预测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3.19亿、4.23亿和5.55亿元,EPS分别为0.75元、0.99元和1.30元,对应PE分别为30、22和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拓展低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