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格林厄姆同样关注资本出现永久性损失的危险。“净营运资本”策略在这个方面表现如何呢?在微观基础上,只能说表现不够出色。如果我们把“资本的永久性损失”定义为股价在单一年度内的跌幅达到90%,那么,我们会看到,在按“净营运资本”策略选择的股票中,约5%遭遇过这种灾难。而在广义的股票市场上,却只有2%的股票出现过这种情况(见图22-5)。
图22-5 遭受“水久性资本损失”股票的百分比
这种相对较差的业绩或许可以解释投资者为什么会对“净营运资本”策略敬而远之。如果投资者关注的是组合中的个股业绩,而不是组合本身(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狭隘框架”),那么,他们就会看到,“净营运资本”策略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广泛选股构建组合的策略。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是厌恶损失的,因此,损失带来我们的痛楚注定要强于收益带来的快感。这种非对称心理反应与“狭隘框架”的结合也就意味着,坚持“净营运资本”策略的投资者需要克服更多的行为偏见。
如果我们能采用更宽泛的框架,全面审视组合的业绩,情况就会乐观得多。在我们选择的所有投资样本中,“净营运资本”策略仅在三个年份出现亏损,而整个市场则在六个年份里遭遇亏损。
尽管很多人觉得格林厄姆最偏爱的这种选股策略已经过时,但我们却发现,对于那些存在破产清算风险的企业来说,它依旧能提供潜力无穷的盈利机会。
格林厄姆自己的观点是:“在选择投资对象类型这个问题上,我们按分散化原则构造组合的投资业绩一直保持良好……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肯定,作为一种安全合理的投资策略,它在发掘和利用低估值股票并创造利润方面的作用是有效的。”这也是我们遵循格林厄姆投资原则的一贯结果,因此,无论怎样称赞它的价值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