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法的主干——经典理论体系
回顾历史,技术分析方法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有裘哥拉的“经济周期理论”、查尔斯•亨利•道的“趋势理论”(CYCLEANDTREND)、艾略特的“波浪理论”(WAVETHEORY),另外还有形态分析理论、江恩理论以及近年才流行的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模糊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等等。
这里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最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论。
什么是“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裘哥拉(C.JUGLAR)提出的。在这之前,经济学家并没有注意到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传统的经济周期定义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由扩张到衰退、萧条再复苏的不断重复出现的波动现象。传统上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经济特征。现在已经不太有人相信传统的经济周期定义,许多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并不需要经济变量绝对值的减少,只要经济增长率的减慢或阻滞也可以看成是衰退,这种衰退被称为是增长中的衰退,同样也形成一个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长度不一,取决于时间的长短,通常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短周期又被称为“基琴周期"(KTTCHINCY-CLE),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基琴(J.KITCHIN)的说法,短周期的平均长度为40个月。中周期也常称为“裘哥拉周期”(JUGLARCY-CLE〉,其平均长度为五至八年,因为裘哥拉本人认为每一个经济周期的平均年限是九至十年。长周期往往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CYCLE)以纪念这位美籍俄裔的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KUZNETS)认为经济长时期周期波动的平均长度约为十五至二十五年。这种长周期理论现在是各种经济周期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另外一位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K0NDRA-TEFF)则提出一种超长周期的假设,“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WAVES),康德拉季耶夫在详细分析西方工业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统计资料后提出每一经济周期的长度为50年左右。如何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比较有名的理论包括:弗里德•曼(M.FRIEDMAN)的货币与信用的扩张和收缩说法;熊彼得(J.A.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哈耶克(P.A.HAYEK)的投资过度论;霍布森(J.A.H0BS0N)的消费不足说;庇古(A.PIG0U)的心理预期观点以及杰文斯(H.S.JEV0NS)的所谓太阳黑子理论等等。
如果我们删掉一些显而易见是不符合事实的理论如太阳黑子理论等,解释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合理说法就是投资、收入和消费等宏观因素的相互作用。萨缪尔森(P.A.SAMUE150N)为此提出一个乘数——加速数模型:
Ci=Ci+cYt/x=Q+wCt-C!
yt=ct+1
其中:
消费支出
自发消费或当Y为零时的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
上期可支配收人引致消费人=投资支出1=自发投资边际投资倾向引致投资。
所谓自发消费与自发投资是指因人口、资源、技术和政府政策等外在因素所形成的投资;引致消费与引致投资是指因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动所形成的投资。
可以看出,投资、收入和消费等各宏观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通过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作用形成了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