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率领的科技代表团27日访问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与昆士兰大学的能源科学家举行研讨会,并启动双方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联合研究项目。
矿物燃料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层后,将导致温室效应。中国政府鼓励能源企业实施碳减排工程,包括在矿区和油田内进行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储存。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工程的核心是将工厂和矿山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然后利用废弃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井,将二氧化碳注入到地下,进行永久性封存。
据彭苏萍介绍,他领导的技术团队和延长石油集团从“十二五计划”开始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进行技术研发,并实施工程试验,试图找到一条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应用之路。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非常重视碳减排工作,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西澳州和维多利亚州进行工程实验。
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减碳方面的技术合作始于2013年。在中国国家发改委协调下,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曾向延长石油提供230万澳元,供延长石油在碳捕集和封存方面进行技术研发。2017年5月,昆士兰大学煤层气中心与延长石油、中国矿业大学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计划在中国陕西省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分别建立科学实验基地,进行二氧化碳封存工程实验,通过实验和研究,共同开发适合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澳大利亚煤炭协会为该研究项目提供1500万澳元的科研经费。如果联合实验成功,延长石油将在昆士兰大学和彭苏萍团队的帮助下,在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撑下,建成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封存基地。该合作项目也是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尝试。
昆士兰大学副校长、著名核物理学家AidanByrne教授,著名采矿工程学家、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MichaelHood教授等5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此次合作项目启动会的赞助方澳大利亚油气公司先锋能源(PilotEnergy)表示,愿意参与到二氧化碳封存实验,计划为项目在澳大利亚提供油气井用于实验,希望通过实验,提高先锋能源未来油气生产井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