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人们千差万别,思想、性格、气质、爱好、能力各不相同。那么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炒股票获利呢?当然不是。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呢?
有的人说,某某人很聪明,他炒股票一定行。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在各个方面表现并不相同。正像文艺、体育需要天才一样,炒股也需要某些灵感。有的人理论上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据说美国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儿位股票专家和一个黑猩狠各选几只股票,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好坏。结果有的专家选的竟然还不如黑猩猩选得好。所以炒股票也需要一种“灵感”,正如同下棋时所说的“棋感”。当然这种“灵感”也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渐养成的。但要紧的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不会学习的人是不能在股市中成为行家的。
从性格气质上来说,应该是那种遇事头脑冷静,不慌不躁而又大胆果断的人才容易在股市上获得成功。有的人容易激动,高兴时忘乎所以,不高兴时垂头丧气,这样的人有可能一时取得好成绩,却难以持久。有的人遇事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这种人往往贻误战机,难以取胜。也有的人自己没有主见,总是喜欢随大流,听这边这么说有道理,听那边那么说一也有道理,总是按别人的意见去做。这种人严格说来并不是自己在炒股,而是别人在替他炒股。这样遇到一个“好军师”还可以,如果碰到一个“赖参谋”就只有自认倒霉了。还有一种人则是刚愎自用,谁的意见也不听,不撞墙不回头,这种人也难免栽跟头。
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不要有大的心理负担,例如个人或家庭中有不幸事发生、工作或婚姻正处于危机中等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投入股市,或者过一段时间再说。
另外,对金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看到金钱毕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特别是有些人处于工薪阶层,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血汗钱,希望投到股市上能得到好的回报,结果一旦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打击。所以奉劝这样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到股市上来,毕竟股市风险莫测,谁一也无法给你打保票。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的宰相范蠡在越国灭掉吴国,报了仇以后便离开越国,到山东去做了商人,并且发了大财。一次他的二儿子在另外一个国家犯了死罪,他就派小儿子带上千金去救。大儿子知道以后就争着要去。大儿子去后找到国王的手下,许以千金。于是国王的手下在国王那里说了好话,国王便下令免了二儿子的死罪。大儿子知道事己成,舍不得把钱给出去,又反悔了。国王的手下就又到国王那儿说坏话,国王就又下令把二儿子杀掉了。
大儿子回去后见到父亲,父亲说,我一早知道你办不成事,因为小弟是在糖水中长大的,不把金钱看得那么重,所以能办成这件事。而老大你是从小跟我吃苦长大的,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所以不肯舍弃钱财,因而办不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
据报道南京有一个人在1994年股市大潮时,在沪市300多点时购入了8000多元的股票,当股市涨到1000多点的时候抛了出去,赚了1万多元,一高兴就笑开了,而且傻笑不止,结果成了个傻瓜。这固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我们如果打算进入股市,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因一时的输赢而冲动。当然这也有个过程,心理要逐渐适应,所以开始时可以投入的钱少一些,等适应后再逐渐增加。不过也要注意有个限度,不要因为投入的钱太多而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