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投资者保护被多次提及,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实际上,对于国内投资者保护举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言语之中,而且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给予配套,就在今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投资者保护办法”正式实施,而这也是把投资者保护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谈及投资者保护的问题,对国内投资者来说,也并不陌生。但,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提及次数,近年来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而这也给市场释放出一些值得思考的信号。
站在当前“防风险、守底线”的定调环境下,投资者保护的多次提及,更可能起到稳定市场人心,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的影响作用。确实,对于当下市场内外部环境并不明朗的背景下,只要稳定投资者的人心,才能起到减少抛压,维护市场稳定性的效果,同时也为市场应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赢得更多的时间。
对于投资者保护,关键所在仍是要关注到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期间,高效的监管以及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就颇显关键,而这也是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对于监管问题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对于刘士余先生来说,在其上任至今,始终强调了依法监管、从严监管以及全面监管的举措,而高效的监管、较为严厉的市场违规成本,也是对部分违规 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效果。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A股市场的表现却似乎并未给投资者保护的持续升级买单,而在今年以来,虽然市场指数保持稳中有升的迹象,但绝大多数的个股却呈现出逆势调整,乃至迭创新低的运行表现。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从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起到了投资者保护的效果,但从保护投资者本金安全、满足投资者投资回报率等方面,却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或许,对于普遍投资者而言,高效监管以及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对于他们而言,会持续关心自己的持股市值是攀升还是缩水,而且更会关注到自己的本金安全性。
实际上,无论是从此前多次提及的投资者保护言论,还是从前一段时期颁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似乎并未过多关注到中小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与之相比,可能更注重风险的揭示、投资者的归档分类、信息告知以及监管水平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等问题。
确实,对于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而言,要为投资者创造出一个平稳公平的市场环境,不仅仅要有高效的监管执法水平给予支持,而且还需要尽可能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强化投资风险的揭示以及规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但,站在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上述问题固然重要,但仍需要从均衡股市投融资功能、提升股市投资吸引力及赚钱效应等方面下功夫。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中国股市相应的配套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且随着《证券法》的最终落地,未来将会完善国内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漏洞,为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对于股票市场的健康与成熟运行,仍需要有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投资者始终是整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如何让投资者分享到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成果,如何让投资者实现持续稳定的资产增值需求等,这确实非常考验治市的智慧。
此前,证监会在短短9天时间内,就有4次提到了提高直接融资。在实际情况下,虽然直接融资并不局限于股票融资,且涵盖了商业票据、直接借贷凭证、债券等方式。不过,归根到底,股票与债券仍然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而对于股票IPO发行、可转债发行以及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方式,仍可能成为未来市场提升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
过多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且多年来为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定位,已经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融资压力。然而,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却长期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往往加剧了股票市场的容量规模,大大削弱了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由此一来,对于长期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来说,无疑会进一步分流市场的存量资金,而更多资金聚集到极少数的股票身上,并加速了市场往“二八”乃至“一九”行情的演绎。
长期以来,国内投资者往往缺乏了投资的安全感,更多时候为了应对价格的频繁波动,而不得不采取短期频繁操作的策略。更有甚者,对于部分具有资金、信息、成本优势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其投机性还更甚于普通投资者。由此一来,投资者保护却并未从实质上体现,而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更需要投资的安全感。
投资者保护提及多年,而多年下来,市场也看到了一些改善的地方。但,对于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高效监管、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他们往往更需要投资的安全感,要让他们放心持股,放心把股票市场成为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