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 控制权转移绩效的研究文献,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经营绩效出现了恶化。
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选取1995-1998年发生的201起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并购活动并购后各年的绩效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横向并购的绩效短期看一般,但长期看较为稳定且呈上升趋势。
张新(2003)的检验发现,目标公司绩效短期有明显好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三个指标在并购重组当年和第一年后有较大改观,但到第二年和第三年后绩效改善缺乏持续性。
陈昆玉和王跃堂(2006)以1997-2000年4年间在沪深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A股国有控股 作为研究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国有控股 的控制权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作用,国有控股 有偿转让类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类的控制权转移绩效。
侯海生(2009)以我国A股市场上发生控制权转移的 为样本,研究了市场行为下的控制权的绩效,他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事件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对我国 控制权转移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研究表明,我国 通过控制权转移为目标公司股东创造了价值,即通过控制权转移, 股东获得了财富增加。
综上可以看出,在国内对并购后公司经营绩效的经验检验研究学者们的结论存在着分歧。但如果把以上文献综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某些并购促进了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某些并购相反导致了公司经营绩效的恶化;另外一些并购是否改善了公司经营绩效,则并不明朗。这些研究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财务指标选择单调,通常为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或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因此,仅依靠少量几个指标无法全面地衡量企业业绩。总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并购绩效研究中,结果呈现出多样性:并购绩效随并购方式的不同而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并购绩效随并购发生的时期和长短而发生变化。
国内学者主要从控制权转移后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而且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实证研究方法、样本选取和业绩评价基准不同,而且还在于控制权转移本身的复杂性,不同动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控制权转移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也不一样。他们的实证研究在样本选择上没有考虑法规的影响因素,很多采用2005年前的样本企业可能对实证研究结论有一定影响。
从现有文献来看,以往实证研究都在试图回答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这个问题,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问题,只有少数学者根据是否有偿转移、是否转移给民营企业、之前业绩、控制权转移比例、控制权溢价等标准分类进行了一定研究,而对影响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的管制变化、控制权转移时机、未来的资产整合等重要因素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内研究认为控制权转移的绩效评估研究是企业、立法和监管者有关控制权市场工作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鉴于中国并购重组有较强烈的体制因素驱动型特征,所以立法和监管对并购重组的影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