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持续盈利的方法:“高利润”公司股债双杀
同样可能发生的情形是,那些有非常高的应计利润的公司的股票往往非常缺乏流动性和稳定性。因此,投资者应该在那些应计利润交易可能发生的市场实施应急利润策略。这种小的、缺乏流动性的证券可能有很高的应计利润,但几乎不可能在不影响其价格的前提下卖空或买进他们。
令人心生疑虑的是,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高的应计利润的公司的债券同样倾向于弱于大盘。这非常奇怪,因为多数情况下,债券投资者相对于股权投资者更可能关注现金流。或许,位股权投资者会根据无形的未来利润增长对股票定价,但债券投资者不太可能这样做。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关注点是利润金额和债务偿付比率。通过债务偿付比率,人们可以预期利润质量在投资决策方面的作用。
无论如何,在营运资本是总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中,应计利润策略似乎更加有效,比如建筑、计算机、电子设备、玩具等。而在制药、矿产和能源等行业,应计利润策略似乎不是那么有效。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因为能源公司的净营运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很少,其价值主要由能源储备驱动。对制药公司来说,价值的关键决定因素是市场对诸如热销药、已批准药物和非仿制药等药物产品的需求,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水平。然而,建筑公司如房地产商,必须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大量的存货,即新建的楼盘。如果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利润在增长,同时未卖出去的存货也在大量增加,那么其存货可能定价过高。然而,对盈利意外反应更迅速的公司,似乎也对应计利润表现出了更强的反应能力。如果想避开可能的负的会计事项,应计利润策略将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那些不能准确分析市场趋势而不能平衡高利润的公司,更倾向于高估其市场需求,最终发现自己的存货过多。这种情况下,公司往往会重述其利润如何之高,而在这之后通常会发生负面的结果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雷曼兄弟破产了。当时,雷曼在全球共有25000名雇员,资产约6000亿美元,但负债超过10000亿美元。庞大的衍生品亏损头寸,让一个财务稳健的公司瞬间消失了。账面上的价值,或者未确定的利润,在未来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高估了这些公司在面临风险时的应对能力。
避开有高水平的应计利润的股票,买入有低水平的应计利润的股票,这似乎是一种全球通用的策略,在那些法律和金融体系与美国或英国相似的国家尤其如此。
对投资者来说很有趣的是,当实施应计利润策略时,数据的时效性并不那么重要。本书中讨论的许多投资策略都要求投资者要尽可能快地根据数据行动。在应计利润策略中,根据已经在公共领域存在了几个月的数据做决策,似乎并不会降低回报率。可能是因为,应计利润策略的超额回报率,往往发生在评估公司发布下一次利润报告之时。那些有高应计利润的公司可能倾向于报告负的盈利预测,从而产生一个低于正常回报率的回报率,但这些较低的回报率通常发生在负的利润预告或者实际的利润报告发布之时。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应计项目的超额回报率与持有价值股有关,因为有高水平的应计利润的公司更倾向于具有高成长性。还有,基于应计利润的选股标准产生的超额回报率,比基于估值指标的超额回报率更具有持续性,至少在1996年之前是这样。应计利润的超额回报率,可以对传统上用来选择价值股的现金流倍数进行调整,而且这种超额应计利润回报率通常能够持续下去。
应计利润策略的一个著名案例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之前,银行主要通过发行不良贷款而报告增长的利润。这些不良贷款通过资本化被记在资产负债表上,产生了高的应计项目和利润。因此,银行的利润不是源于更高的现金流,而是源于产生了更高的应计利润的会计假设。从根本上说,次贷危机是因为银行发行了不良贷款,并将这些被错误定价的资产记在账面上。结果,利润过度增长,银行股被显著地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