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线和压力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意义。支撑的意义即需求集中的区域,亦即潜在的买进力道的聚集区,由于这个区域的需求足够强,因此能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跌;也可以理解为,当价格达到这个区域时,显得便宜,因而买方更加倾向于买进,而卖方则开始惜售,需求开始大于供给。
而压力则为供给集中的区域,价格达到该区域时,将引发卖方力量出现。由于这个区域的卖压足够强,因此能阻止价格进一步上升。当价格达到这个区域时,卖方更加乐意卖出,而买方的购入意愿减弱,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无法继续上涨。
支撑线和压力线对于股价波动起着制约作用,阻止股价沿着正在行进的方向继续运动下去。一方面,支撑线和压力线在股价趋势未改变之前,对股价具有彻底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支撑线和压力线在其制约作用被有效突破以后,将相互转化,原有的支撑线转化成为股价运行的压力线,而原有的压力线则转化成为股价运行的支撑线。同时,由于对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判断,主观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支撑线和压力线我们在应用时需要不断地修正。
一般而言,支撑线和压力线对当前影响的重要性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股价在这个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二是股价在这个区域伴随的成交量大小;三是支撑区域或压力区域发生的时间距离当前时期的远近。依据这三个方面对支撑和压力的修正实际上是人们对现有支撑和压力的重要性的重新确认。
下面以上证指数的例子对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应用加以说明(见图5-17、图5-18)。
同时,支撑线和压力线又有彻底阻止股价按原方向变动的可能。当一个趋势终结了,它就不可能创出新的低价或新的高价,这时的支撑线和压力线就显得异常重要。
支撑与压力也是与趋势线相关的观念。趋势线谈论的是未来价格的可能走向,因此在上升趋势线的下端,存在着不少潜在的买进力量,使得价格持续往趋势线方向走,这个力量即为支撑。同理,在下降趋势线的上端,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卖出力量,使得价格有沿着下降趋势线行进的倾向,而这个力量即为压力。
在上升趋势中,如果下一次未创新高,即未突破压力线,这个上升趋势就已经处在很关键的位置了,如果往后的股价又向下突破了这个上升趋势的支撑线,这就产生了一个趋势会发生变化的很强烈的警告信号。这通常意味着这一轮上升趋势已经结束,下一步的走向是下跌。
同样,在下降趋势中,如果下一次未创新低,即未突破支撑线,这个下降趋势就已经处于很关键的位置;如果下一步股价向上突破了这次下降趋势的压力线,这就发出了这个下降趋势将要结束的强烈信号,股价的下一步将是上升的趋势,如图5-19所示。
1.支撑与压力相互转换
另一方面,支撑、压力与价格的形态也有密切的关系。某些价格形态表现出需求或供给集中的意蕴,所以在特定的价格形态下,将会出现特定的支撑或压力的现象。例如,反转形态的W底的颈线,本身即为一条压力线,当价格突破颈线(压力线)后,压力转而成为支撑,趋势反转。
支撑与压力将相互转换的另一个原因是投资人心理面转变的因素。即使同一群投资人,也可能因为价格经常会回到压力区域,而开始认为即使在压力区域买进,发生损失的机会也不会太高。尤其是当压力被突破时,这种心理面的转折将显著发生,使得投资人对买进价位的设定调整至原压力区域,很明显,这个时候的压力区已转变成支撑了。而支撑转变成压力的道理亦同。
可见,一条支撑线如果被跌破,那么这一支撑线将成为压力线;同理,一条压力线被突破,这个压力线将成为支撑线。这说明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它被有效的、足够强大的股价变动突破(图5-20、图5-21)。
2.判定支撑/压力的力道准则
支撑或压力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它的力道强度如何。一般而言,判定力道强度的方式,可以从成交量、价位距离、形成时间及试盘次数来判定。其中成交量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1)由该价格区的成交量情况来判定支撑或压力的力道。支撑或压力形成的原因是需求或供给的集中区,而这种集中程度则表现在成交量的大小。当一个底部形成伴随着大成交量时,则随后该处所构成的支撑力将会较大。
(2)目前价位与支撑/压力区域的距离是其强度的重要因素。如果价格由50元开始下跌,跌到40元后涨到45元,之后再跌到35元,这个时候,40元对35元而言将是很明显的压力,如果价格从45元跌到39元,那么40元对39元的压力并不明显(见图5-22)。
(3)先前的支撑/压力区与现在的时间距离。时间较早前所形成的支撑或压力,可能随着时间的进程,在逐渐的换手下,力道将逐渐消失。相反,近期才形成的支撑或压力区域,其有效性将会较强。
(4)测试次数越多的支撑/压力区,显示其力道越强。试盘多次仍成立的支撑/压力区,它的支撑/压力是显著的。但是短时间的密集;试探则有助于支撑/压力的减小,因为每一次试探,都会消化掉- -部分力道。例如,价格由35元上攻至50元后拉回至38元,若38元再迅速上攻,则压力的力道将较前一次小。但是如果试探失败,价格远离后,原来在试探区买进者都将被套牢,成为下一波的压力。此时,试探的次数越多,就显得力道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