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设计的缺陷
鄂永健说,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的使用,会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导向和实质性支持作用,体现了宏观调控对差异性和灵活性的注重,有助于防止“一刀切”。其一方面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一方面也保证了政策实施的准确性,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引导信贷合理增长,更好地体现国家对信贷政策调控意图。
没有体现存款性质特征和准备金的功能要求
我国不分存款的期限性质和功能性质,未体现定期、活期和存款规模大小的准备金率差别,也没有按照2004年改革所设计的依据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变动情况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央银行向社会公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则是笼统地按照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来区分的,没有充分体现存款准备金本身的本质特征和功能要求。假如按照2004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设计的依据,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这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目前大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和不良贷款比率低,却执行的是偏高的20%比率,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不高和不良贷款比率高,却执行的是偏低的16.5%比率。所以,依据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不科学的。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方法过于复杂
我国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方法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央行制定的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计算公式等于按照宏观稳健审慎要求测算的资本充足率与实际资本充足率之差,乘以该行的稳健性调整参数。具体而言,银行稳健性调整参数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该行稳定性状况。主要有流动性、杠杆率、拨备率等指标以及年度审计结论、信用评级变动、内控水平、支付情况及案件等因素。
二是该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信贷投放领域,鼓励投向三农及中小企业方面。考虑的变量如资本充足率是用来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性指标,与存款准备金的功能要求相差甚远;稳健性调整参数中考虑的变量太复杂,主观性太强,实际执行难度比较大。
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频率过高
我国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频率过高,主观随意性大。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规定,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金融机构法人上年季度平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2004年以后,中央银行对社会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基本上还是根据放松银根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的,而根据金融机构法人上年季度平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等指标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的情况没有向社会公布,也不知各金融机构具体执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情况。
国外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借鉴
美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美国于1972年实行累进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即按照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的差异来设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1990年底,对非个人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欧洲货币负债等非交易性账户的法定准备率,从原来的3%降到了零。1992年4月,又将交易性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从12%下调到了10%。到2004年12月,美国交易性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最初700万美元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零;700万―4760万美元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3%;4760万美元以上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为10%。目前,法律规定银行必须对余额少于或等于5060万美元交易性账户持有占其余额3%的准备金,并对大于5060万美元的交易性账户保有占账户余额10%的准备金。
欧洲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1998年10月13日,欧洲央行规定征收法定准备的负债项目及最低法定准备比率:隔夜存款、协议期限2年内的存款、期限2年内的可赎回存款、协议期限2年以内的债务证券以及货币市场票据的最低法定准备比率为2%;期限在2年以上的协议存款、通知期在2年以上的存款、回购、期限在2年以上的债务证券等的法定准备比率为零。
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改进措施
依据存款类别和存款规模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类别主要是指期限结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和功能结构(交易性存款和非交易性存款)的类型。活期存款或交易性存款流动性强,具有创造存款货币能力,银行面临的风险大,这部分存款应该重点控制,设计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定期存款或非交易性存款的流动性差,稳定性强,不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银行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可以设计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大小决定着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小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存款规模大,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强,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大,应采取较高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存款规模小,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差,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小,应采取较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对不同的存款类别和存款规模分别制定不同比率,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和提高经营活动效益又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简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方法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首先,根据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性质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活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偏高,定期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偏低。流动性强的存款多交,流动性差的存款少交。其次,再根据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规模大小分档次设置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依规模从小到大递增排列,规模大的存款多交,规模小的存款少交。法定存款准备率随着银行存款规模的增加而上升,一方面抑制了大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另一方面减轻小银行的法定准备要求,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壮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存款流动性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