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赚钱方法:大机构的误区
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开了一次高科技研讨会,2000多名高学历、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参加了那次会议,几乎业界该去的人都参加了。而这也恰好是高科技股做头的开始。
几年来欧奈尔等人还碰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他们当时还给另外一家大银行开讲座,该银行内部所有分析师都参加了,二十多个人围肴一张桌子坐着。但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没有一个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提出任何问题。欧奈尔称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奇怪的一个场面,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可见,这家银行的分析师和基佥经理的水平相对于其充满精力和敢冲敢拼的同行来讲,要差一截。
几年前,一家一直由欧奈尔公司提供咨洵服务的中等规模的银行提出要求,要求在其认可的股票名单上给他们推荐个股。经过三个多月的研究与磋商,欧奈尔不得不告诉他们,在其认可的名单上没有一只股票符合欧奈尔公司的买入标准。几个月后,有消息说,该银行信托投资部主任因为几年来成绩低下,因而被免职。
一些资金雄厚的机构倘若觉得其投资部主管的业绩不能令人满意,就解职了事,然后再找接班人,而后者在投资思路和风格上却未必与前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解职非但不能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投资方法和投资哲学,反而让它延续下来,愈发显得根深蒂固了。
美国洛杉矶的太平洋保障银行(SecurityPacificBank)倒是个例外。1981年7月,它更换了投资部的主管,但是接班人与前任有着迥异的投资风格,投资风榕比前任显然要科学一些。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就扭转了该投资部的颓势。1982年,太平洋保障银行的G基金名列全美基金榜首。
另一家也是由欧奈尔公司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中西部银行的投资原则却很奇怪。每次欧奈尔推荐个股的时候,他们总要看看那些个股是否价值被低估。否则,他们是不会考虑买入的,然而,欧奈尔认为,好股票并非都要经历价值低估阶段。事实上,一只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很少会经历价值低估阶段。除非该银行摒弃这种投资暂学和选股原则,否则他们永远不可能取得骄人业绩。但是,大机构却很难改变其一贯作风,就好比让一个新教徒变成天主教徒,或者让一个天主教徒变成新教徒一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