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专注,我很喜欢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次巴菲特和私人飞机职员麦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巴菲特让麦克写下25个目标,麦克照做了。
之后巴菲特又让麦克挑选出其中最重要的5件事,这样麦克就有了两份清单。
一份是生涯当中最重要的5件事,另一份是比较重要的20件事。
巴菲特说:“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麦克说:“我知道了,我应该先完成这5个目标,其他20个目标在空闲的时候慢慢完成。”
巴菲特说:“错了,另外20件事不是让你慢慢完成的,而是让你尽量避免去做。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去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有些人可能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过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巴菲特的表现,非常符合他一贯的风格:1极其强调专注的重要性;2逆向思考。
2、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专注的重要性。
第一,我们都学过压强定律。P=F/S,要提升效果(P),无非增加作用力F,或者减少受力面积(S)。通常讲的专注,就是在“减少受力面积”。
第二,人们可以通过反复做同一件事,来建立规模优势(“过手次数越多就越熟练”),聪明人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改进,这种改进会呈现出复利效应。通过一复一日的积累,个人最终有机会建立起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安身立命至关重要的条件:形成某种难以替代的专业价值——就像顶尖的篮球运动员、画家、小说家、设计师、钢琴家、会计师甚至清洁工在行业内具有的优势。
这个过程和动物进化很像:重要的不是体型巨大或者凶猛异常,而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能找到食物。那些进化出特别出色的捕食技能的物种(比如鹈鹕的深海捕鱼和团队捕鱼技能),可以在自然中占据竞争优势。
在任何领域里要建立差异化的、难以替代的专业优势,都意味着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源源不断增加压强公式里的“F”)。这个过程自然意味着专注。你不太可能拥有几十种兴趣爱好或职业技能,同时每一种都处于“技能最出色的前千分之一”的级别。
第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专注在带来局部优势的同时,也会产生心理激励。当你把一件事做得比别人更好的时候,你自然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心态可以激励你做得更好。“成功带来成功”。
3、“既然专注这么重要,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到?”
第一,保持专注需要耐心和韧劲。要长期专注于一个领域,则还需要非同寻常的动力。
从“0”起步到“比90%的人更擅长”于某个领域,这个阶段,对于一位懂得学习的聪明人来说并不困难。但要从“人群前10%”提升到“人群前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则要面对很多障碍。学习的效果会出现边际递减——你大量的努力,只能换来越来越微小的进展。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挫败,有些人就会失去耐心,想要转向其他新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在商业世界里,“常年只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公司很少见。
基于长期远见的耐性和韧劲,向来是对人性严酷的考验。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里达到登峰造极的成就”的个体,比如篮球的科比、投资的巴菲特、商业的山姆沃尔顿、音乐领域的莫扎特等等,除了天赋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特别的动力——除了好胜心,这些人都对其从事的事业有超凡的热爱。这种热爱并非只基于潜在的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回报,还是一种内生的激情(比如科比喜欢与投篮训练有关的各种声音和细节)。
第二,“保持专注”这个思维模式,经常与另一个思维模式相冲突,即“追赶大势”。
风起来的时候连猪都会飞,那么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去追逐风向,而不是慢慢学习跑步。人们热衷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追赶大势”这个模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暗示了“不劳而获”(线性的付出获得非线性的巨额回报)——必须强调,这种对大势的敏感度是对的,因为大部分极端的成功都借助了某个大势。
但是,聪明人懂得将这两个模型结合起来——专注于你最擅长的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里抓住出现在你面前的、你有能力抓住的大势。而吊诡的是:要想抓住某个领域内的大势,往往必须拥有该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否则,你很可能辨认不出或无法比别人更快辨认出潮流的来临。
进一步的,在商业里,“具有行业内可持续竞争力”这个特性之所以比行业景气度更重要,是因为潮流来去很难预测,但竞争力能够提供防御。低谷时由于有竞争优势,还是有钱赚,就像鹈鹕在冰川期可以依靠深海捕鱼和团队捕鱼技能存活一样。
4、最后,“专注”有两种。第一种,即长期的专注力;第二种,是短时间内将智力和精力全部集中于一件事物的能力。
后一种状态,我们有时候称之为“心流体验”。摘录一段以前的阅读笔记:
米哈利-奇克森特米哈伊博士发表了一项经过数十年研究的报告,报告是关于人类的积极经验:喜悦、创造力以及被称之为“心流”的心理经验。在他的标志性著作《心流:最佳经验心理学》(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奇克森特米哈伊博士写道:“当(人们的)思想意识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时,不管人们正在追求什么,他们都是出于对事物本身的热爱。”奇克森特米哈伊博士所说的“心流”就是其他人所说的“忘我境界”,当精神能量——或者注意力——投入到现实目标上时,以及当技能与实际的机遇相配合时,“心流”就产生了。人们对目标的追求行为在无意中带来了秩序,因为,此时的人们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于手上的事情,一时之间就忘记了其他所有事情。”
“这是我们要领悟的一个关键点。身处天命,特别是处于忘我境界之中,并不会从你身上带走能量,而是给予你能量。
即使是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所热爱的活动也会让我们充满能量,而我们不热爱的活动即使是在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去做,也会在几分钟之内让我们精力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