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祥林:摧毁华尔街的精算师
1987年,一名60年代出生于农村的男子从中国乘坐航班前往加拿大,忐忑而又兴奋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未来有一天会成为对全球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精算师。
因为在他前往加拿大的十多年以前,他所在的普通家庭因为一些原因,举家从连云港迁往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当时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都因此彻底断绝了后续求学的道路。但是他毫不放弃,加上本身的天赋,最终在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考上了南开大学。在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他和其他年轻学者一起,接受加拿大的交流邀请,于1987年前往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攻读商学硕士。
为了能被送往魁北克,这个年轻人再次展现了他的天赋,仅用了4个月就初步掌握了法语。这种优秀的学习能力继续在加拿大的寒冷国土上得以体现,从拉瓦尔大学获得MBA学位后,他又进入多伦多附近的滑铁卢大学攻读精算专业,先后获得了精算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滑铁卢大学数学院下的精算专业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且最强的精算院校。
为什么要选择精算专业,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后来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是因为他在拉瓦尔大学的一位同学曾经提过:“成为精算师,会赚很多钱。”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先后读了3个硕士学位和1个博士学位,1997年精算博士毕业时,已经并不年轻了,按照鸡汤文的说法,油腻的中年博士男。
他就是李祥林(David Li),他的人生经历,也正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一样,坎坷而又开挂。在2009年,有媒体称他为:“摧毁华尔街的精算师”。
在李祥林博士毕业后于1998年来到纽约时,当时ABS(资产支持证券)中的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
根据SIFMA统计,截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MBS余额已达到7.4万亿美元,规模超过公司债的5.9万亿美元和国债的5万亿美元,是美国债券市场上的最大券种,占债券存量的24.22%。——而当时美国购房人所欠的总债务也仅为11万亿美元,可以说绝大部分人购房的贷款均来自于MBS。
导致MBS火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某些投行鬼才们,发明了分级(tranching)这个办法,它将池内各类资产进行分级,根据还款的先后次序,以创建3A评级的高等级债券,分级等级越高,违约风险越低而利率也更低。别看晕了,就是和国内的优先A1级、优先A2级、劣后级等一回事。
但是当时的MBS存在一个难题:如何给MBS资产池中各类资产的相关性定价?因为抵押贷款资产和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有非常大的差异,借钱买房的人更容易提前还款,或者因为房价暴跌放弃还款,这会导致现金流很不稳定。
评级机构此前对MBS里的3A级放心是因为他们相信“大数法则”会起到作用,不会所有人都同一时间因为个体原因违约。但是抵押贷款这个底层资产的情况很特殊,不同资产之间的关联度有可能相当高,比如房价下跌可能同时影响到一大批人。
某购房者住房的价格一旦下降,周边邻居的房产会跟着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违约也就全面爆发,这会极大地削弱3A评级的可靠性。相关性越高,MBS的整体风险也就越大。问题是,怎么去准确衡量它,太难了。
事实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就是这样倒闭的:他们追述了100年数据的模型判断,俄罗斯政府债券和墨西哥政府债券之间是不相关的。但结果是,俄罗斯和墨西哥这两个新兴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就是相同的那么几个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叶利钦政府债券违约,导致投资者因急于想降低其投资组合风险而恐慌性抛售墨西哥债券。
华尔街一直想找到能确定任何资产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这时,李祥林出现了。
【二】违约相关性:是公式还是人性杀死了华尔街
美国著名乡村歌手夫妻,约翰尼·凯什和琼·卡特,是美国乐坛的金童玉女,彼此非常恩爱。其中凯什在妻子卡特65岁生日时写给妻子的情书(1994年),是许多人都研读过的经典美文:
“我们渐渐变老,也早已习惯了彼此。我们想法一致、灵魂互通。无需询问我们便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偶尔我们也会惹对方不高兴,但那或许是因为我们真正把对方视作了理所当然的伴侣。有时候比如今天,我沉思之后意识到,能够与你这样一个我所见过的最伟大的女人共度余生,我是多么的幸运。”
2003年,卡特因病逝世于纳什维尔。在凯什之后的一场音乐会上,他一边为吉他调音,一边流着泪表示,“太痛苦了”。4个月后,凯什也与世长辞,和卡特在天堂相会。
这并不是孤例,配偶相继去世的情况在全球均有发生,医学家和统计学家们陆续发现了“心碎效应”的证据——夫妻中,一方去世的概率会大大加大另一方死亡的概率。英国《金融时报》曾提到,有数据证明,在爱人逝世后的一年,女性可能死亡的概率上升了2倍,而男性更是上升了6倍之多。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男人远比女人更痴情。
精算师早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前,已经依赖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数据发现并应对了这一点(调整费率)。当然,他们无法为具体的一对夫妇推算出他们心碎效应致死的概率;但是他们可以利用统计学,以一群人为样本,计算出相对准确的心碎效应死亡率图景,这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但是精算师一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团体,有一句俗语能形容这个行业的作风:“怎么区分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精算师?性格外向的精算师和你说话的时候盯着你的鞋子,而不是自己的”。没有人把这个相对简单的概念向外界阐述。
当时在摩根大通工作的李祥林发现了这个机会。2000年,他在著名的《固定收益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违约相关性:相依函数方法》的论文,借助于他在精算以及心碎效应的知识,引入标准的高斯联结(Gaussian copula)曲线,提出用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市场价格数据作为判断违约相关性的依据,解决了华尔街当时最棘手的“违约相关性”问题。
这一公式的发明,让华尔街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无限可能。他们可以像精算师一样,在不知道公司(贷款人)任何信息的前提下,就可以推算出一家公司(贷款人)违约对于另一家公司(贷款人)的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几乎任何资产都可以捆绑在一起变成3A证券——公司债券、银行贷款、住房抵押证券等等。这样形成的资产池一般被称为债务抵押证券(CDO),通过将资产池分级,打造出3A级证券,即使这个证券的基础资产没有一个是3A级的。那么对于资产池中较低级别的证券怎么办?精英们也想出了好办法:把多种CDO资产池中低级别的证券再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资产池,再次进行分级。这样组成的投资工具叫做CDO2。
到此为止,已经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个产品包含了什么基础资产。但他们并不在乎,一切只需要李祥林的相依函数公式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CDS和CDO市场分别从2000年初的9200亿和2750亿美元,快速暴涨至2007年62万亿和4.7万亿美元;以及MBS等基础资产不够用带来的次级贷款泛滥。
最终,次贷危机还是发生了。
当然关于次贷危机爆发的细节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还是聊一聊李祥林的公式吧。
他的公式被广泛用于对万亿美元级别的住房贷款组成的CDO资产池进行定价,由于公式的逻辑基础是相关CDS的历史价格走势,而CDS出现的十年时间里,房价一直在上涨,因此CDS的走势里天然地低估了住房贷款的违约相关性。模型假设2006年末美国各地开始出现的小规模违约现象互不相关。
但是一旦房市的繁荣时代结束,整个国家的房价都下降,房贷违约的相关性就会骤然飙升;尤其是次级贷款的出现,极大地扭转了整个房贷市场的风险暴露水平。而公式无法应对这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它假定相关性是一个常量而不是变量。——至于为什么是常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简化计算过程,把许多无解的偏微分方程(PDE)降维成可解的微积分方程,这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有点异曲同工,是华尔街精英常玩的把戏。
风暴开始后,银行们开始承受持有CDO带来的天文数字损失,导致彼此的信任崩盘,流动性枯竭,风险开始跨资产类别进行传染,甚至蔓延至整个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是一个长尾风险(极端事件)非常巨大的市场,黑天鹅、灰犀牛都比喻地非常形象,它和人的心碎综合症死亡比较起来更难预测,因为它不符合数学世界里的正常假设,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历史数据和数学公式无法辨析的。
即使许多银行都明白李祥林的公式对于房价的上涨有很强的敏感性,一旦房价全面回调,所谓的3A级无风险债券与潮退后的裸泳无异,但是它们都不愿停手,贪欲已经无法让它们停下来了。事后看,它们仅仅做了一件事情:继续制造CDO,享受暴利,跪下来祈祷房价继续上涨,直到危机爆发,坐黄金降落伞落地。
2009年,Wired Magazine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Recipe for Disaster: The Formula That Killed Wall Street》,认为李祥林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但是大多数金融从业者认为,应该指责的是那些滥用模型的金融机构,是他们的贪欲导致整个金融界盲目地逐利,对这一模型的局限忽略不计,对外界的警告充耳不闻。
2005年秋,李祥林曾在《华尔街日报》表示,很少人真正理解了这一公式的核心。他后来淡出华尔街的视野,2008年回到国内并担任了中金公司(CICC)的首席风险官,目前是美国知名保险集团的部门负责人以及《北美精算期刊》副主编,精算师最终还是回到了精算师的岗位。
然而,在华尔街、美国大学商学院、和遥远的中国,金融精英们依然在乐此不疲地创造着新的模型和金融工具,几十年来人们始终相信自己可以打破米勒定理( MM 理论)而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无限扩张收益。正如某位前辈所言:某种角度讲,整个经济学都是伪科学可能也并不为过,因为经济学最基础最根本地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
这是一个华尔街高大上的CDO庞氏骗局被一个公式或者说人性的贪婪击垮的故事。
【三】钱宝网漩涡:被预期外挤兑爆仓的典型
首先感谢各位读者,您耐心地看到这里。相信我,接下来的每一部分,您看完都会感觉啼笑皆非,因为“金融史并无新鲜事,一切都是历史的重复,但是依然有无数人进了坑”。
2018年初,南京下了一场大雪,比雪更冷的,是许多钱宝网客户(又称“宝粉”)的心。2018年初第一个大庞氏骗局被掀开内幕,超百万人卷入300亿资金黑洞。
而钱宝网实控人张小雷的自首,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毕竟在2017年12月26日,钱宝网官方微信还发布了张小雷亲自录制的新春祝福,视频中的张小雷一手红灯笼,一手话筒向“宝粉”喊话:“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
谁知道第二天,即12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表示,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因涉嫌违法犯罪,于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市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更为戏剧的是,面对警方的公告,大量“宝粉”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包括“平安南京”微博号第一时间受到了“宝粉”的攻击,甚至宣称警方被盗号,消息是假的;而南京市公安局门口也聚集了大量的“宝粉”,除了少数希望能讨回本金的,许多人甚至希望南京市公安“尽快放人”,他们想“保”张小雷出来,“共渡难关”。
聚集在警察局门口商讨对策的“宝粉”
财新《钱宝“庞氏”倾覆记》专稿中称:“以钱宝网为代表的新型集资骗局,不再对外发行特定固定回报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复杂的“签到、做任务”的机制,对参与者的黏性更高。在实际运营中,钱宝网向投资者发布签到、看广告、发展新会员等任务,投资者完成任务后,根据任务种类和缴纳的保证金金额,获取对应的高额回报。但是,这些所谓的“任务”只是为了掩盖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根据参与方式的不同,钱宝网年化收益率可达70%-80%。”
钱宝网也乐于宣传这种高收益,“宝粉”中一直流传着“某大户从2010年开始做钱宝,600万元的本金7年后滚到了1.4亿元”的神话。
出事的不仅仅是钱宝网,圈内将钱宝网等8家高危的南京本地理财公司统称为“南京八宝粥”。而这8家公司陆续都在2017年11月前后引爆兑付危机,随后连累多个平台被挤兑,最后在12月底挤垮了钱宝网。
等等,2017年11月的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南京官方对此极为低调,但在 2017年11月17日,南京当地有十个楼盘同时开盘,推出近3200套房源。
由于区域内久无新盘供应,预售证价格又比周边二手房便宜1.5万元/平米左右,这10个楼盘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全部都开盘当日认购完毕。其中最夸张的一个楼盘,这次推出360套房,但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有4000多组。
要注意的是,南京一直在执行严格的限购限价政策,8成首付是刚性指标,而且这些盘大多要求签订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付清首付。因此,这10个盘的市场货值在150亿元左右,而验资需要锁死的金额明显会更多。
时间窗口彻底对上了,包括南京久无新盘、10个楼盘当天推出、80%首付、7个工作日内付清、150亿市值、“南京八宝粥”的连环曝雷、11月中这个关键时点、而盘子最大实力最强的钱宝网则倒在了12月底这些细节。
原来造成钱宝网挤兑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限购背景下高首付的新盘认购,百亿级资金的抽血,彻底拖垮了这些原本就是庞氏骗局的互金企业。而这也和媒体报道的情况相符合,钱宝网的人均投资体量明显大于E租宝,而后者当时是靠“1元起投、随时赎回”的小额起家。因此,当出现大额资金运用需求时,对钱宝网这样本地平台的冲击是极大的。
但是问题比大家想象的可能还要严重一点:
钱宝网模式得到了其他平台的复制,包括蛙宝网、小生优服等多个平台基本都是照搬后在南京上线,给的年化收益则更高,这些平台也都无一例外的在张小雷自首后陆续爆雷。
由于钱宝网动辄50-70%的年化收益,兑付记录良好,做任务的模式也很有互联网基因,因此投资者出现年轻化趋势,不再单一集中于中老年群体。许多年轻人则以网贷、消费贷、信用卡套现等形式,借信用贷款以加杠杆的方式投资钱宝网等高息平台。甚至有90后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套现、并从借呗微粒贷等网贷借款,一共凑了百万资金投至钱宝网,辞去工作以吃息差为生。
财新专稿中一个加杠杆参与庞氏骗局的典型案例
也就是说,当地P2P领域的风险,已经逐步向网贷等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乃至信用卡、消费贷等传统金融领域蔓延。
这是一个南京的本土庞氏骗局被十个新放出的楼盘连锁击垮的故事。
【四】网贷迷雾:真的是用到实处了么
二三四五在4月20日发布了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32.0亿元,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49.23%。但是好消息的另一面是,此前已经预告的9.66亿元资产减值,也相应扩大到11.98亿元,并影响了当年的利润。
对于减值原因,二三四五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是17年12月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坏账率上升,公司也同时停止了无场景的小额现金贷款业务。
根据财报,“2345贷款王”2017年累计发放贷款297.47亿元,而2016年计提的减值准备尚为0。2017年如此力度的计提,并非没有道理,原因在于现金贷的坏账收回率并不高。公司曾公告,以528.31万元挂牌转让了原值约2.69亿元的应收账款,相当于以这笔应收账款原值的1.96%就转让了,这些应收账款的借款时间均超过4个月,实际回款率极低。
因此二三四五的现金贷以短期为主,12亿元的资产减值,对应297亿元的累计放款,年化后的不良率有可能突破两位数。不过即使如此, 依然实现了9.5亿元的净利润,说明现金贷依然“暴利”。
既然是如此“暴利”,收益能覆盖坏账损失,那么为什么监管去年四季度要出台《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现金贷)呢?
包括业内人也有疑问,为何过去几年现金贷的需求体量如此庞大,而且许多人对于动辄20-30%的年化利率毫不敏感。看完前面钱宝网的案例,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许多现金贷,可能借款人抱着吃息差的打算,违规流入了各种高息庞氏平台;甚至许多消费贷和信用卡额度,也可能用各种套现手段,违规流入了这些平台。
这估计是监管出台相关政策的其中一个考量,也是现金贷业务排名全国前十的二三四五公司团队转型偏红海的商贷、车贷的原因之一,毕竟车贷还是有底层抵押资产而且资金流向相对可控的。
庞氏骗局的本质,是需要资金的不断流入,用新钱还旧钱,一旦有一个资金流入通道受阻,出现爆雷也就变得不意外了。2017年底的现金贷新规,掐断了一些人空手套白狼吃息差的捷径,结果微妙地和2018年至今的P2P平台频繁爆雷,扯上了联系。
这可能是一个,向现金贷开了一枪,结果庞氏平台捂胸倒下的故事。
【五】铁索连环:互联网金融成为了风险的传导索
国内有四大高返平台,分别是钱宝、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
6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官方微信披露,近日,松江分局陆续接到群众报案称,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涉嫌违法犯罪,松江警方已依法立案侦查,目前张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至此,高返四天王已全线阵亡。许多的挤兑,都发生于投资者看到上一个高返平台出事后,纷纷涌至下一个高返平台要求兑付。
唐小僧的广告非常魔性,一度广为传播
风险,甚至暴露到了更多的相关领域。
6月27日,上海意隆财富突然传出母公司阜兴集团负责人集体失联的消息,随后两者的办公地点被查封,公司人去楼空。
6月29日,意隆财富发布公告称:意隆财富在阜兴集团实际控制人朱一栋失联后,将联合客户代表成立意隆维权工作小组,对阜兴集团及其相关方提起法律诉讼,并集中进行项目及阜兴集团资产盘点,第一时间最大程度地保护所有投资者的权益。
意隆财富在官网自称为国内领先高端资产管理机构,依托阜兴集团强大的产业平台,综合化的多产业布局,从而拥有更强大的风险抵抗能力。其中,阜兴集团被描述成集商业地产、资产管理、金融、稀有金属、健康医疗、贸易和文化传媒于一身的大型民营集团,分/子公司近100家,2017年资产管理总额超过350亿元,贸易总额突破3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阜兴集团实控人朱一栋曾因操纵 股价遭到证监会调查。
2016年,大连电瓷(002606.SZ)的股价异常波动,4个月里涨了100%,而基本面没有变化。深交所监测到一个10亿元的基金专户单向买入大连电瓷,此基金账户的背后投资方正是阜兴集团,而朱一栋是大连电瓷实控人朱冠成的儿子。
央视2018年1月29日报道了这一操纵股价的事件,并提及朱一栋与操盘手李卫卫合作,运用该基金账户大量买入自家公司股价,而部分资金来自于配资。市场有传言,阜兴集团的这次爆雷,可能旗下多个配资账户被强平有关。
由于账户强平(包括配资、股权质押、员工持股计划等等)导致的个股闪崩,近期频现。比如6月15日那一天,指数仅仅是小幅回调,但是当天有20多只个股出现闪崩的情况。
这种闪崩,又反过来影响了市场的整体情绪。之后第二个交易日,6月19日,上证综指大跌-3.78%;而闪崩和股权质押比例更高的创业板,更是暴跌5.76%,创了2015年1月以来新低。
类似的案例,还有近期崩盘的以众筹炒股为噱头的APP“石时代”。它做到了高息、配资、炒股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即平台通过募集投资者的资金,让操盘手用这部分资金炒股。投资者享有15天工作日的固定收益1.8%(年化后为31.2%),还有超额收益,但要按照操盘手和投资者八二(操盘手80%,投资者20%)的比例分成,另外平台还要收取5%的管理费。
目前石时代的实控人已经失联,而其用以宣传、净值曾经3个月翻倍的私募产品,也已于2017年底跌破1块钱并清盘。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到本文的开头,李祥林能够成为全球最为知名的精算师,正是因为他解决了一个让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精英焦头烂额的难题:如何测算不同资产之间的违约相关性。
但是李博士创造的公式,为什么会失效?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公式没有考虑到当外部环境发生大幅变化尤其是下行周期的时候(房价大幅下跌),整个金融市场会陷入恐怖的长尾风险暴露中(特别巨大的极端风险);第二个原因是,这个公式完全低估了,人性的扰动。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想明白这里的关键了:
与当时的次贷危机相似,这一次的各种兑付和清盘危机,在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从业方,以及关联方(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都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了,这些类金融资产,本质上存在高度违约关联性的可能。——也就是说,这个池子里永远创造不出来3A级别的资产,因为违约会全面传染,就如当年CDO的3A tranche层的评级,也都是假的一样。
而且,过去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爆发,资本的持续涌入,导致了这个行业如同当年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一样,死而不僵,总有办法回转腾挪。只有当市场彻底见顶的那一天,大家才会去恐惧灰犀牛(长尾风险)的破坏力。
在这里面,所有人都同样低估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的极限:你不身在其中,就无法理解,为什么E租宝和泛亚爆雷那么久,依然会有人前赴后继的涌入这些市场;以及为什么会有人去借百万级别的消费贷和现金贷,再投入高返平台吃息差。
正好,今年以来的宏观环境,还叠加了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银行趋紧的不良处置,又对整个行业形成了挤压;各地频出的新盘抢购,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里,互联网金融在实质上打通了几乎所有金融板块的隔阂,通过收益率的诱惑,实现了这些板块之间的资金自由流通。从“新房认购——规范消费贷&信用卡套现——现金贷叫停——高返平台爆雷——引发其他平台挤兑——配资爆仓——股市闪崩”,我们都可以看到庞大的资金在快速的流转、浮盈、最后被消灭。
这就是2018年版本的“钱不见了”的故事,你逃不掉,你躲不过,总有一款坑适合你。
而互联网金融,确实在行业的下行周期,实现了它的诞生初衷:打通金融板块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毛细血管的功能。哦,对了,还要加上一句,起到火烧赤壁中葬送曹操80万大军的铁索连环的功能。
如何击垮一个庞氏骗局:更大的“庞氏骗局”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这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的发言。
当时来看,许多人对此表现不屑一顾,认为判断的标准实在是太简单了,不应该由国内目前监管资产体量最大的金融监管机构掌门人口中说出。但是,当读者您跟着笔者,把今年以来的一块块拼图补齐,看清这里的大局和困境后,相信应该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感触。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既然总有一款坑适合你,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不去踩。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仅仅6月24-28日这一周,就有28家P2P平台倒闭,不少公司要么提现困难,要么直接跑路,或者清盘。
有人在微博上感慨:“最近大量P2P爆雷:一来是由于股市差,很多P2P的钱是借来炒股坐庄或者配资的,股市这里爆仓的多了,P2P的本金就没了;二来是许多新房摇号要锁定资金,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导致全民打新,又把P2P给抽惨了。能让庞氏骗局轰然倒下的,往往不是骗局本身...”
结果一个神回复结束了这个话题:“而是更大的庞氏骗局……”
这就是我们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