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关系
按理说,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国人期盼已久的奥运会终于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多么令国人热血沸腾的大事!对于想在股市中趁机捞上一票的老股民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那些在经历了2007年狂热后被套于水深火热中的投资者,也似乎看到了“解放军”的身影。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股市不但没有走牛,反而一路下跌,跌碎了亿万股民的心。而伴随这段痛苦煎熬历程的,便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此逐渐发展并最终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危机就已经显现,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继而引发流动性危机。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这样的表述看似简短,但期间却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远比电影和电视中的情节更为曲折、惊险。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其开始从金融业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全球实体经济遭到强烈冲击。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07年10月上旬最高冲至14280点,随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路狂跌,到2009年3月已经跌至6470点,下跌幅度达54.4%(见图1-1);纳斯达克指数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同样超过了50%。
图1-1 道琼斯工业指数月K线图(2005.3-2009.1)
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未来充满悲观预期,整个区域内的货币出现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萎缩,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还会伴随着社会乃至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这一轮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到冰岛后,冰岛政府将该国最大的三家银行收归国有,国家面临破产所造成的恐慌导致了股市的暴跌。2008年10月14日,冰岛基准股指下跌77%,势头相当惨烈。
实体经济的衰落对应股市的下跌,这应该是最基本、最合乎常理的一种逻辑。股市是什么?是股票的交易市场。股票是什么?是 的证券化商品。认清这一实质,就不会把股市与经济分割开来,就不会主观地、盲目地、错误地作出判断。中国股市诞生时间虽然不长,但同样不会脱离这种关系。1990年11月至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并营业。在股市设立之初,由于很多制度尚未健全,让部分投机主义者钻了空子。但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软着陆”,新一轮增长趋势出现,中国股市出现了一轮大牛市。经过第一波牛市,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上证指数)从1990年年底的不足100点涨到1992年5月29日时的1253点,上涨幅度超过10倍,当时沪市的“老八股”1及深市的“老五股”2都走出了疯狂上涨行情。当然,由于过度炒作,股市透支了实体经济,股价必然会迎来相应的调整。从1993年到1996年,A股市场经历了长达3年的熊市。理性地看来,在1991年到1992年间,虽然我国实体经济保持每年10%的高速增长,但股市上涨超过10倍,所以接下来的股市走弱并不能体现实体经济走强而股市走弱的逻辑关系,因为即便是在调整之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依然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
我们不妨把历史追溯得更远一些,通过更长周期内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来印证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看一看更加典型甚至被写入教科书的例子:美国经济在1929年步入大萧条,所有行业无一例外地进入了萧条,美国股市从1929年10月28日开始就如同洪水暴发一般狂跌,从1929年9月到1932年股市下跌了89%,成为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一场大股灾。而在此之前的1922年到1929年,美国正经历“繁荣的七年”,实体经济的一路向好支撑着股市的不断上涨,投资者甚至认为股市没有任何风险,股票会永无止境地涨下去。谁又曾想到歌舞升平之中的美国经济会迎来长达4年的大萧条呢?只有那些意识到经济崩溃必然会带来股市崩盘的投资者才躲过了这一场劫难。美国在经历萧条后,经济重新步入恢复阶段,股市也慢慢走强,到1999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已从1932年最低时的41.22点涨到了10000点以上,上涨超过200倍。
1997年,国际炒家索罗斯首先对泰国发起冲击。泰国的老百姓们一觉醒来,发现泰铢竟贬值了20%,于是人心惶恐,接着50多家银行纷纷垮台,泰铢贬值达60%;实体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资本市场也同样难逃噩运,泰国股市狂跌70%。紧接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相继被国际空头攻击,各国货币纷纷贬值,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股市乱作一团,当年香港股市同样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恒生指数从约16000点跌到6500点,跌幅超过50%。之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击退了国际炒家,保卫了香港及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股市重新走强(见图1-2)。到2000年时,恒生指数涨到了18000点之上。
图1-2 恒生数月K线图(1994.3-2000.1)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汽车、电子等行业驱动实体经济强劲增长。80年代末,日本汽车业称霸全球,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收益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日经225指数在经济的强劲驱动下从12000点左右一路上涨到38000多点,甚至有人看好50000点以上。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切就如同1929年的美国股灾一样,日本股市在1990年崩盘。东京日经225指数从38957点下跌至7021点,下跌幅度超过81.9%,巨额国家财富缩水,并进一步引发了堪比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至今日,日经225指数依旧与1989年的最高点相去甚远。
金融业就如同人体的心脏,资金就是血液,而实体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则相当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它们需要血液的流动才能正常运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引致经济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而中国与美国的区别则在于中国银行业属于国有,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使得中国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因而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实质性冲击小于欧美。但如果把美国当成一个“病人”,那么中国就相当于直接接触者(贸易往来),美国实业有问题,中国贸易必然会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遭到出口放缓的打击,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进一步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股市同样深陷泥潭。2008年国内经济增速快速滑落,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即本书开头所说的,奥运时代上演了让投资者感到心寒的一幕。到2009年年初,危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全球经济步入了复苏的进程,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次贷危机的阴霾已渐渐退去,各国的经济开始有所复苏,失业水平逐步下降,全球各国主要股指开始恢复性上涨,A股也从底部走出了翻番的行情。但在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又起,希腊国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103%,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及政府破产的危险,此后意大利又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之中。欧洲股市也受债务危机影响出现了多次阶段性大跌,2011年国庆期间,德国、法国等股市下跌达10%以上。
回顾历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声叹息,而是想警醒大家,股市与实体经济永远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推动。实体经济平稳不一定就会引发大行情,但只有在实体经济平稳的前提下才可能有大级别的牛市行情;实体经济平稳不是股市就一定不会下跌,像日本就是因股灾反过来导致了大萧条,而实体经济一旦出现了危机,股市肯定会栽大跟头。只有理清了这些关系,在以后漫长的股市征途中,才能够对大势了然于胸,不犯致命的大错误。